常识 | 元宏 |
释义 | 元宏即“北魏孝文帝”。 元宏(467—499)即北魏孝文帝。北魏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鲜卑族。本姓拓跋,后改姓元。五岁即位,由太皇太后冯氏当政。太和十五年(491)亲政,推行改革,大兴文治。十七年,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变旧俗,禁胡服胡语,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大力推行汉化。才藻富赡,善于吟诗作文,自拟诏册。曾与郑道昭等联句赋诗,颇见帝王气象。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二百四十九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联句诗一首,《歌》残句二句。生平事迹见《魏书》卷七、《北史》卷三。 元宏 467—499北魏杰出皇帝。原叫拓跋宏,拓跋宏姓氏改革时,改拓跋氏为元氏,故为元宏。公元471年至499年在位,所用年号依次为延兴(471年始)、承明(476年始)、太和(477年始),谥号孝文帝,庙号高祖。延兴元年(471)即位时,只有五岁,由祖母冯太后辅政,太和十四年(490)冯太后死后亲政。元宏在位期间,北魏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亲政之前,由冯太后主持实行班禄制、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役制、三长制,这些新制度的推行对于整顿吏治、抑制豪强、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巩固地方政权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收到了显著成效。元宏亲政后,进一步实行改革。太和十七年(493),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接着,改革鲜卑习俗,推行汉化: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改用汉姓,如拓跋氏改为元氏,独孤氏改为刘氏,勿忸于氏改为于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等等,一百一十八个鲜卑复姓都改为汉族单姓;重新评定姓氏等级,以改革后的鲜卑八大姓穆氏、陆氏、贺氏、刘氏、楼氏、于氏、嵇氏、尉氏与汉姓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赵郡李氏为同等首姓;倡导鲜卑贵族同汉姓大族通婚。此外,还改革官制、修订律法、设立学校.这些汉化措施加强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孝文帝性仁孝、宽慈,但即位后,执法严格,对大臣也不宽纵;从谏如流;勤于政事,不以寒暑为倦;关心百姓利益,发兵作战,从不损害庄稼;酷爱读书,精通经史,爱好文学;爱奇好士,情如饥渴;役己利物,生活俭朴。孝文帝才兼文武,省己修身,高瞻远嘱,亲政以前,全力配合冯太后实行改革,亲政之后,大刀阔斧推行汉化,变革图强,政绩斐然,不愧为北魏杰出的帝王。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