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周庄有哪些文化背景?什么时候去周庄最好? |
攻略 | 文化 【茶文化】 周庄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历来有吃“阿婆茶”、“讲茶”,喝“喜茶”、“春茶”、“满月茶”等习俗,名目繁多,被称为“江南茶道”。 【民间曲艺】 丝弦宣卷是流传有近200年的周庄传统民间曲艺,每逢演出,一如鲁迅笔下《社戏》中的场面,江南水乡热闹繁华的另一面尽现眼前。 【女子服饰】 周庄妇女的传统服饰依然颇有特色,窄袖花襟,碎花底子,刺绣精巧,江南女子的细腻纤巧可见一斑。 【丝弦宣卷】 宣卷是周庄乡村里特有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它近似于堂名,亦有说唱、评弹之风。按艺人众寡、表演繁简,宣卷分丝弦宣卷与木鱼宣卷两种。前者一般由六人组成宣卷班子,操二胡三弦、笛子、木鱼、铜磬等乐器;以传统昆曲唱腔、民间小曲《四季调》掺合申曲、锡剧等地方戏调,演奏悠扬动听,抑扬顿挫。宣卷主角长衫广袖,手执折扇、惊堂,神采飞扬,又说又唱,所演剧目常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顾鼎臣》、《白罗山》等。后者常由二人搭档。其一人敲着木鱼,边唱边白;另一人和击佛磬,口念佛号以和卷,形式简单。所演剧目多为因果报应、劝人为善之类的简短剧目,如《目莲救母》、《观音得道》等。 宣卷曲艺已有200年历史,它源于周庄,尔后流行至锦溪(门票)、甪直、同里(门票)、青浦等地。至民国时期,有蟠龙村张慕堂、龙停村徐士英、祁浜村郭兆良等宣卷高手,名扬四乡。每逢过节、农闲,被邀上演,深受百姓喜爱。 【阿婆茶】 在周庄,无论在市镇或农村,经常可见男女老少围坐一席,杯杯清茶,碟碟茶点,悠然自在,边吃边谈,有说有笑,其乐无穷。这种习俗,自古迄今,称之为吃“阿婆茶”。 周庄人十分讲究吃茶方式。年老长者至今仍保持着一种古老而又别具风韵的喝茶方式——炖茶。家中放置一只大龙水缸,积储天落水盛其中。吃茶时,即以此舀入陶瓦罐中,搁在风炉上,用树枝燃煮。沏茶用密封的盖碗或紫砂茶壶,放人茶叶,始用少量沸水先点“茶酿”,后将盖子捂上,待片刻,再冲人多量开水,其茶倍觉清香浓郁,甘冽爽口。 节庆风俗 悠久的历史、厚实的文化沉淀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周庄形成了丰富多采的民间节庆活动。 【摇快船】 周庄的摇快船始于清初,经过悠悠数百年的沿袭,摇快船已成为民间良辰佳节、喜庆丰收、婚嫁迎亲时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娱乐活动。农民自备船只、服装、道具、锣鼓,每船备头篙、大小橹各一置船体左右两侧,并配有十五、六名身强力壮的橹手,出跳、扯篷、把橹,相互配合,船似飞箭出弦,用锣鼓助威,场面壮观。 【划灯】 周庄的划灯远近闻名,每次举办都是观者如潮。划灯源于清朝,为迎接康熙大帝南巡而举办,后来渐渐成为当地人民传统的娱乐项目,每隔三五年举办一次。举办时场面十分浩大,几十条船只扎满精心制作的彩灯,随着弦乐伴奏变换阵型,或成一字蛇行,或似双龙(门票)抢珠,时急时缓,时进时退,变幻无穷。此时,波光流翠,彩灯摇曳,橹声咿呀,显得清丽、雅致而又壮观,因而赢得“江南第一灯”的盛誉。 【打田财】 昔时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夜,在周庄牛郎庙广场上,树立桅竿,两边悬挂彩灯。入夜,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兴致勃勃地鸣放鞭炮、爆竹,对着“田财”轮番射击。待到“田财”被击中,满场欢动,农家争先恐后拿着稻草到“田财”上去点火,当空挥舞,再去烧田角落。此时,田野里火光似流星,祈声高亢悠长,希翼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地理气候 周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游周庄,四季皆宜。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旅游指南收录了31670条旅游攻略词条,详细介绍了各地旅游景点及购票须知、出行安排等游览攻略,是旅游出行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