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一行三昧 |
释义 | 一行三昧亦称“一相三昧”、“一相庄严三摩地”。佛教用语。指以法界(真如、实相)为观想之对象,并以法界为唯一行相的禅定。《文殊般若经》:“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修此禅定要通过“观佛现前定”实现,即于坐禅时,“专心一佛,称念名字……即于念中见一切佛”,由此得知“离心别无有佛”的道理。至《大乘起信论》,有进一步发挥:“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即复此心亦无自相,念念不可得。”由此把握诸法的“空性”本质,探得诸法“唯心”之本源,证实“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无有差别,此即谓之“法界一相”,亦即真如、佛性、本觉、真心等。得此三昧者,可使心地平静,于物无所分别,称为“安心”。据传,中国禅宗北宗神秀曾加以倡导,由于着重于坐禅安心,受到南宗慧能一系的批判。《六祖坛经·定慧品》:“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故慧能主张“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即是一行三昧,不必坐禅,亦不必故意去限制认识活动。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