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一行
释义 一行(673或683—727)唐巨鹿(今属河北)人,一说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俗姓张,名遂。少时刻苦力学,博览经史。武周时,因不愿与武三思交往,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普寂。后从善无畏、金刚智习密宗,参与善无畏译场,助译《大日经》,作《大日经疏》二十卷,为中国佛教密宗的重要著述。精于历法、天文。与梁令瓒同制黄道游仪,用以重新测定一百五十余颗恒星的位置。开元十二年(724),主持天文大地测量,由南宫说等负责实地测查。以中原平地为中心,北到北纬51度左右的铁勒回纥部,南达北纬17度多的林邑,中经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襄州(今湖北襄樊)、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蔚州横野军(今河北蔚县东北)等十余处。分别测量当地冬、夏二至和春、秋二分的日影长及北极高(即纬度)。其中黄河南岸平原南北五百余里地间的白马(今河南滑县旧滑县城)、浚仪(今开封)、扶沟、上蔡四处,还实地测量了相互间的距离。根据实测记录,经计算得出“大率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差一度”的结果,推翻了周代以来“王畿千里影移一寸”的说法,测得子午线弧长为一度131.11公里,与今误差20.17公里。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实测,也是世界上实地测量子午线的开端。又曾订定《大衍历》,自开元十七年起施行,其格式为后代历法家编历所遵循。卒谥“大慧禅师”。
一行(673或683—727)唐代天文历法学家、天文历法史学家、工程师、佛学家、翻译家、思想家。姓张名遂,巨鹿(今河北巨鹿北)人,一说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家世仕宦,至父中落。自少聪慧勤学,博览经史百家,尤精历象、阴阳、玄易之学。闻道士尹崇博学先达,往借扬雄《太玄经》,不数日,还其书且出示所著《大衍玄图》、《大衍义决》,与论玄理。崇惊而钦佩,誉为“此后生,颜子也。”从祖张太素撰《后魏书》,缺《天文志》,为之补,后人收其作于魏收书中,即今传《魏书·天文志》之第三、四两篇。神龙元年(705),武后侄三思慕其学行,请交往,遂厌恶武周且鄙彼为人,避去为僧,隐于嵩山。其后,留心印度天文历法之学,著有《七曜星辰别法》一卷、《梵天火罗九曜》一卷、《北斗七星护摩法》一卷、《宿曜仪轨》一卷;于《九执历》,亦熟知通晓。唐睿宗即位,命韦安石前往礼征,托疾固辞。步往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居当阳山,习律藏。开元五年(717),玄宗命遂族叔张洽强起之。至京,对答安国抚人之道;后觉时政不当,据理谏诤,俨然儒生之行。后从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学密法,又参与善无畏译场,助译《大日经》。九年,《麟德历》预报日蚀比不效,帝命遂制定新历。受命后,先事准备,制作仪器,从事测量;研究前人历书,构思体系。与梁令瓒合制新观察仪器,所作黄道游仪功能和适用性更为广泛;制成自动化浑天仪,兼具演示天象和报时功能;又发明覆距,用以测量北极出地高。命专职者,以新黄道游仪观察日月五星运动及其交食、相凌;又组织人员与南宫说领导大地测量。在北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南至今越南中部的国土上,择地十三处,从事全国性天文测量工作。而后计算,研究所得数据,思索其中之理。开元十五年,草成《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历书以“大衍”名,用示乃以易理治历。是年冬,卒于京城。死后六年,印度裔唐人太史监瞿昙,伙同历官陈玄景、太子右司御率南宫说,上书说《大衍历》抄袭《九执历》。玄宗命学者验证,证实并无事实,诬告者受罚。著作尚有:天地之学,如《二十八宿秘经要诀》、《大衍十二次分野图》、《五音地理经》;易学,如《易论》、《周易大衍论》、《易传》;数学,如《心机算术》;道术,如《天一太一经》、《太一局遁甲经》、《遁甲十八局》、《六壬髄经》、《六壬明镜连珠歌》、《天真皇上九仙经》、《库楼经》;佛学,如《释氏系录》、《摄提伏藏》、《大日经疏》、《大日经义释》;译作《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等。

一行  683—727

唐朝高僧、天文学家。又称僧一行,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唐太宗时功臣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瑾之孙。少时博览群书,学识广博,尤精历法、阴阳、五行之学。权臣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结交,他避而不见。厌恶宦海倾压沉浮,21岁从荆州景禅师出家,又从嵩山普寂学禅,后从善无畏、金刚智学密法。成为我国佛教密宗之祖。博览群经,曾参与翻译《大日经》,为之作出疏解,著有《大日疏经》。精通天文历法。开元九年(721),奉诏修订历法,以解决旧历法某些不够准确之处。历时6年,于开元十五年(726),经过实地测试及研究,编制成《大衍历》52卷,把以往没有统一格式的我国历法归纳成7个部分,内容系统而科学,成为唐代最好的历法,在采取公历纪元之前,被我国历代编历者所沿用。一行对天文学最为杰出的贡献体现在对恒星的观测和对地球子午线纬度的测定。他同梁令瓒共同创造出黄道游仪,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在世界天文史上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的现象,比英国哈雷安早1千年。开元十二年(724),由他首倡并指挥了在全国10几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并根据南宫说等人的实测数据,归算出地球子午线纬度的长度,虽然还不够精确,但在世界上属于首次,比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花刺子模的测量早90年,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他还同梁令瓒共同研制成以漏水为动力转动的浑天铜仪,成为钟表的雏型。据《旧唐书》本传记载,他著述颇多,还曾著有《摄调伏藏》10卷、《天一太一经》1卷、《太一局遁甲经》一卷、《释氏系录》1卷。他的从祖父张太素撰有《后魏书》100卷,其中《天文志》未成,由一行补撰而成。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