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齐家文化 |
释义 | 齐家文化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因1924年发现于甘肃广河县齐家坪而得名,年代距今约四千年。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二省东部和宁夏南部等地区。早期年代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下限还当更晚。石器是主要的生产工具,常见有斧、刀、镰、、铲、带手窝的大型敲砸器,以及镞、刮削器等细石器。铜器比较普遍,甘肃临夏秦魏家、永靖大何庄、武威皇娘娘台、广河齐家坪和青海贵南尕马台等地都出土过刀、匕、锥、凿、斧、镜等铜器,经化验有的是青铜,有的是红铜,制法锻、铸都有。陶器多为手制,少量轮制;红陶多,灰陶次之,黑陶很少。器形主要有鬲、斝、鬶、盉、双耳罐、碗、豆、杯等,其中以双大耳罐和侈口高颈深腹双耳罐最有代表性。纹饰以绳纹、篮纹居多,篦纹和彩绘少。盛行有白灰面的住房,有圆角方形半地穴式和平地起建两种,周围多窖穴。住地附近有排列较整齐的公共墓地,葬式多仰身直肢,也有屈肢和俯身。多数有葬品,多成组陶器,少数有铜器、石器、兽骨和装饰品,有的还以猪下颌骨随葬,少者一二,多者几十。发现有男性仰卧居中,由一个或两个女性屈肢侧向男性的一次合葬墓。农业和畜牧业都比较发达,六畜基本齐备。约处在野蛮高级阶段末期向阶级国家过渡的军事民主制时期。齐家文化我国石器铜器并用时代的一种文化。1924年发现于甘肃和政齐家坪,约为公元前2000年前,原始公社解体时期的文化遗址而得名。分布于甘肃洮河、大夏河、渭河上游、青海湟水流域。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开始出现铜器。其独具特征的陶器,主要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及少量灰陶。典型的器物是双大耳罐、高领双耳罐、浅腹盘、深腹盆、镂孔圈足豆、袋足鬲、三耳罐、侈口罐等,其中以双大耳罐和高领双耳罐最富有特色。齐家文化的经济生活以原始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是粟。畜牧业、制陶、纺织业也比较发达。冶铜业已开始出现,发掘出土的红铜器、青铜器有刀、锥、凿、环、匕、斧、钻头、镜、泡、铜饰品。经鉴定,这些铜器有红铜、有铅青铜、有锡青铜。说明齐家文化发展到晚期已进入青铜时代。齐家文化的墓葬表明当时原始氏族公社已开始解体。在已发掘出土的800多个墓中,有男女二人合葬墓,男性为仰身直肢,女性位左,侧身屈肢面向男性;有一男二女的三个合葬墓,男性仰身直肢位在正中,二女分列左右,屈附其旁,这种合葬墓说明,男性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女子已降为从属和被奴役的地位了;也说明婚姻形态已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的婚姻过渡,并有少数富有的男性家长过着一夫多妻的婚姻生活。墓中的殉葬物品有陶器、玉石璧、猪下颚骨。陶器少的是一、二件,多的达三十七件;玉石璧少的一件,多的达八十三件;猪下颚骨少的一块,多的达六十八块。这充分说明财产不均和死者生前社会地位的差别。为此,一般认为,齐家文化处于原始社会行将崩溃的军事民主阶段。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