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黄以周
释义 黄以周(1828—1899)清浙江定海(今舟山)人,字元同,号儆季。同治举人。光绪十六年(1890)由学政潘衍桐保荐,补处州府教授。后为江苏学政黄体芳所聘,主南菁讲舍十五年,又兼主讲宁波辨志精舍,教授诸生,成就者甚众。生平以明经传道为己任。少传父式三之学。初治《易》,著《十翼后录》。既而治群经,著《读书小记》,而尤精于“三礼”。认为三代以下经学,惟郑玄、朱熹为最,“而汉学家破碎大道,宋学家弃经臆说”(《清史列传》卷六十九),均与郑、朱之说不合。又以“所以明经而造乎道”(同上),于是,述孔子“博文约礼”之意,考历代帝王典礼,务在其通,而见诸于行。为学不立门户,博综群经众说。初读秦蕙田《五礼通考》,病其于郑玄《礼》注识断未精,遂仿《石渠奏议》、《五经异义》之例,为《礼书通故》,又仿阮元《性命古训》,著《经训比义》,详引诸经说,有益于后学。晚岁,思子思“承孔启孟”之意。著《子思子辑解》,以述孔子“教必始《诗》、《书》而终《礼》、《乐》”之意和子思“仁义为利”之说,尚著有《黄帝内经集注》、《儆季杂注》等。
黄以周(1828—1899)清经学家。本名元同,后为字,号儆季。晚号哉生。浙江定海(今舟山)人。任浙江分水县训导。后任南菁讲舍主讲。晚选处州府教授,加内阁中书。为学躬法南宋吕祖谦、朱熹,不喜陆、王。治经不拘汉、宋门户。认为三代以下经学,惟郑玄、朱熹为最,“而汉学家破碎大道,宋学家弃经臆说”(《清史列传》卷六十九),均与郑、朱之说不合。以顾炎武“经学即是理学”为训,上追孔、孟之遗言,于《易》、《诗》、《春秋》皆有著述,而尤以《三礼》为宗主。采集汉、唐至清关于礼制的解说,详考象说,成《礼书通故》一百卷,考释中国古代礼制、学制、封国、职官、田赋、乐律、刑法、名物、占卜等,纠正一些旧注的谬误。又有《军礼司马法》,论田制,取北朝均田为标准,并校订用尺。另有《子思子辑解》、《黄帝内经集注》、《儆季杂著》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