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鸠摩罗什 |
释义 | 鸠摩罗什(Kumārajīva,344—413)略称罗什。意译童寿。十六国时后秦僧人。原籍天竺,家世相国;生于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为王外甥。七岁出家,遍习大、小乘教义。前秦苻坚素闻其名,于建元十八年(382,一说十九年),遣兵劫持至凉州(今甘肃武威),被滞留十八年。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遣师迎抵长安,待以国师之礼,乃于长安西南逍遥园(今陕西户县草堂寺)讲、译经论。据《开元释教录》,所译经、论凡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现存三十九部、三百十三卷),系统介绍了大乘空宗学说。译述严谨质简,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译有《般若经》、《法华经》、《大智度论》等,所译中观宗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尔后三论宗的主要经典。著有《维摩经注》(残缺)等,后人辑为《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又名《大乘义章》)。他提出“众生”和“法性”均具有上、中、下三乘的独创命题,对后世思想界颇有影响。弟子号称“三千”,著名的有道生、僧肇、僧叡、道融四人,称“什门四圣”。 鸠摩罗什(Kumārajīva,344—413)亦译作“鸠摩罗什婆”或“鸠摩罗耆婆”,略称“罗什”、“什”,意译“童寿”。后秦僧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据《高僧传》卷二等载,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7岁时随母出家,初学小乘佛教毗昙学,后学大乘诸经,并诵《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等中观论籍。曾在龟兹广宣大乘佛教,闻名遐迩。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坚遣吕光灭龟兹,持罗什至凉州。旋因苻氏被灭,吕自立为凉王,罗什羁留约十八年。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遣将讨吕隆,迎罗什至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并请入西明阁和逍遥园主持译经,僧肇等奉命鼎力襄助。从弘始三年至十一年共八年内,译出了《阿弥陀经》、《大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问经》、《金刚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和《成实论》等重要经论。译经总数说法不一,《出三藏记集》载为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开元释教录》为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所译佛经,量多质高,开创中国译经史上的新纪元,对后世佛教发展影响极大。所译中观宗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尔后三论宗的主要经典,罗什因此被奉为中国三论宗初祖。《成实论》流行于江南,形成了成实学派。《妙法莲华经》的流行,肇《天台宗》之端绪。《阿弥陀经》则为净土宗的主要经典。主要信奉和宣传龙树一系的大乘空宗学说,主张“假有性空”,不着有、无二边的“中观”。这是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最深的印度佛教思想。当时般若学派别很多,各持一说,罗什从佛学源流上廓清了对般若学各宗的异解,从而推动了般若学的进一步发展。罗什在关中法集极盛,四方义学沙门,多达三千人,著名者数十人,其中道生、僧肇、道融、僧叡、道恒、僧影、慧观、慧严,称什门八俊,而前四人称为“什门四圣”、“四哲”、“关中四子”。罗什自著有为姚兴作《实相论》二卷,答慧远问大乘深义而成《大乘大义章》,另有《维摩经注》。 鸠摩罗什(Kumārajīva,344—413)略称“罗什”,意译“童寿”。十六国时后秦佛教学者。与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祖籍天竺(今印度),生于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七岁随母出家,先后学习小乘与大乘。精通汉语文。历游西域诸国。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派人迎至长安主持译场,与弟子八百人汉译佛经。共译经论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义皆圆通。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世称“什门四圣”。生平事迹见《晋书》卷九五、《高僧传》卷二。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