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鲁一同 |
释义 | 鲁一同(1805—1863)近代文学家。字兰岑,一字通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屡赴礼部试,不售。早岁师事潘德舆,精通经史,旁及百家。林则徐、江忠源、曾国藩重其才,先后欲延致幕府,以亲老未赴。当时以古文家而兼诗人之雄,朱琦以外首推之。其持论以为“凡文章之道,贵于外闳而中实,中实由于积理,理充而纬以实事,则光彩日新”(周韶音《通甫诗存跋》引)。所作能实践其言。其文“有经世综物之意”,“闳肆而谨严,演迤而峻峭,昌明洞达”,“识议绝人”(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诗尤工,张际亮见其古歌行,自以为不及。李慈铭论道光间诗人,对张际亮等,多所不满,惟言一同诗,虽说“气象雄阔而未成家,蹊径亦多未化”,但又谓其“浩荡之势,独来独往,固为偏师之雄矣”,“传之将来,足当诗史”(《越缦堂诗话》)。著有《通甫类稿》、《通甫诗存》。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六、《清史列传》卷七三、吴昆田《鲁通甫传》、汤纪尚《鲁通甫先生传》。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