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魏野 |
释义 | 魏野(961—1020)北宋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筑草堂于州之东郊,不求仕进。大中祥符四年(1011),真宗祀汾阴,他与表兄李凟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真宗诏命州县常加存问。与寇准、王旦友善,每往来酬唱。诗格清苦,颇类晚唐。著有《东观集》。 魏野(960—1019)宋诗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先世为蜀人,后徙于陕州陕县(今属河南)。嗜吟咏,不求闻达,居陕州之东郊,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闻其名,召之不出。魏野身后名不及林逋,而当时身价在逋之上。其诗名远播辽土,辽使曾求其诗集。当世名人多与之唱和。其作诗精苦,多警策句。司马光称其诗“效白乐天体”(见《温公续诗话》)。诗风平朴自然。有《东观集》十卷行世。生平事迹见《宋史》卷四五七。 魏野 961—1019北宋诗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今属河南陕县)人。他在陕州东郊,自筑草堂,周围清泉、竹林、环境幽雅。他爱好吟咏,常在泉林间弹琴赋诗。当时一些显官名流如寇准、王旦友等多与之交游,每往为酬唱。“野为诗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为士流之推许”(《宋史·魏野传》)。他效法姚合、贾岛刻意求工,但却无艰涩苦瘦之弊,其诗的主要风格为醇雅平朴。如“千林蠹如尽,一腹馁何妨”(《啄木》),便是脍炙人口的诗句。而“数声离岸橹,几点别州山”(《题普济院》),及“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晨兴》)则体现了他诗歌精警的特点。他的诗中也偶有苍凉壮阔之句,如“日暮北来唯有燕,地寒西去更无州”,有晚唐诗人之风。宋僧文莹在《玉壶野史》中这样评价魏野的诗,“诗无飘逸俊迈之气,但平朴而常不事虚语”,此言颇为中肯。他的诗在当时颇有影响,传播很广,诗集《草堂集》上帙,在大中祥符初年就已传到契丹。其著述也颇多,《宋史·艺文志》录其《草堂集》二卷,《巨鹿东观集》十卷(其子魏闲所编),《峭帆楼丛书》本,《补遗》一卷、《附录》一卷。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