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魏太武帝灭佛
释义

魏太武帝灭佛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消灭佛教和佛教徒的重大事件。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魏晋,到南北朝时期获得很大的发展。寺院占有大量的劳动力和土地,不利于国家赋役的征调。太武帝时期,道教天师寇谦之以改革后的道教辅佐太武帝,取得了他的信任,司空崔浩也崇信道教,经常抨击佛教。太延四年(438),太武帝下诏征发五十岁以下强壮的沙门(和尚)还俗服兵役。五年(439),太武帝进攻北凉,北凉境内的僧侣佛徒替北凉国王抗击魏军,激起太武帝的气愤。后来,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破获一起未遂宫廷政变,据查,高僧玄高、惠崇等人是要犯。于是,太平真君五年(444),太武帝颁布了消灭佛教和佛教徒的诏令,捣毁所有的佛寺和佛像,烧毁所有的佛经,杀死所有僧侣佛徒,永远禁止佛教的流传。同年九月,玄高、惠崇被处以死刑。太平真君七年(446),太武帝又进行第二次灭佛。这一年太武帝领兵前往关中地区镇压盖吴起义,发现长安的寺院私藏有武器,便认为僧侣与盖吴通谋,就没收寺院的财产,诛杀长安僧侣,焚毁佛像佛经,并下令全国各地照办。魏太武帝灭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灭佛。在封建小农经济社会,限制佛教无疑是必要的,但太武帝以残酷之手段消灭僧侣和佛徒,这显然不可取。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5: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