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 199—278
字颖考,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士族出身。曹魏时,官累迁至司徒。参预司马懿与曹爽争权,当爽得势时,称病不视事。爽诛,乃出。极力推崇司马昭,昭为相国,何曾与司空王祥、荀俱进见,三公并无拜见相国之礼,何曾独致拜以示敬重。又频与司马昭密谋代魏。昭死,司马炎袭晋王位,何曾与裴秀、王沈等劝进,司马炎遂称帝。西晋初,进爵为公,任太尉。后又进位太傅。以礼教严格约束自己。疾恨阮籍负才放诞,蔑视礼教,乃进言主张将其流放荒远之地。在家不喜声色,一举一动,皆循规矩,与妻相见,犹正衣冠,时人捧为“君子之宗”。为人卑劣,表面与人为善,内怀狠毒之心。都官从事刘享曾劾其豪奢,何曾假意表示不记私忿,辟之为掾,后却每以小事杖罚他。又党附奸臣贾充,与之过往甚密。生活奢靡,锦衣玉食,富比王者。饮食日费万钱,犹嫌无下筷处。总之,作为世族地主的代表人物,他身上反映了当时这个阶层的种种特征。他能够奢侈无度,仰赖于世族对国家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垄断,司马氏是世族在国家政权中的最高代表,故何曾追随甚紧,司马氏标榜自己是名教代言人,何曾也就极力倡礼,成了司马氏的得力附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