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马端临 |
释义 | 马端临(约1254—1323)宋末元初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字贵与,号竹洲。父廷鸾,为宋右丞相。幼受家训,并从朱熹后学曹泾问学。咸淳九年(1273)漕试第一,荫补承事郎。宋亡,隐居不仕,后为慈湖、柯山两书院山长,台州儒学教授。元大德十一年(1307)编成《文献通考》,总汇宋宁宗以前历代典章制度,以类相从,原始要终,指出其沿革。尤承郑樵“会通”之意,申论历代“变通张弛之故”,说明典章制度演变之历史联系。反对“灾祥”之说,主张对史事与人物持客观态度,反对违反“实录”的褒贬观点。在史学史上,开启由文献编纂转为历史研究之端绪。尚著有《多识录》、《义根守墨》等,均佚。 马端临(约1254—1323)宋元之际史学家。字贵与。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元初任慈湖、柯山两书院山长。30岁前后开始编写《文献通考》,历二十年始成,为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治史排除神秘主义的五行说,认为自然界存在反常现象不足为奇,“反常而罕见者,均谓之异可也”,反对“穿凿附会,强求证应”,并将历代五行志中记载的“祥瑞”资料分类整理,“不曰妖,不曰祥,而总名之曰物异”(《文献通考·自序》)。重视探讨历史事件的原始要终,主张“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同上),找出历代典章经制的“变通张弛之故”(同上)。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自然趋势,非“圣人”意志所决定,“圣人不能违时,不容复以上古之法治之也”(《文献通考·封建考》)。对宋末统治集团的腐败也揭露甚多。有《文献通考》。另有《多识录》、《义根守墨》、《大学集传》等(见《乐平县志》卷十),均已佚。 马端临 1254—1323元代史学家。字贵与,号竹洲。宋元之际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父廷鸾,为南宋右丞相。马端临早年师事朱熹学派的曹泾,受其影响颇大。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漕试第一,以荫补承事郎。后父受贾似道排挤去职,端临留原籍侍养。宋亡,隐居不仕,拒绝降元后任吏部尚书的留梦炎的招请。宋亡元兴使马端临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降为最低等的南人。他痛恨南宋政治腐朽,并导致王朝覆灭,对此感触很多。然而,他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又表现了他的民族主义的立场。作为一个亡国遗民,他对国家民族哀痛的顾恋,化作了深沉的思考,他要在历史中寻找亡国的原因,因而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历史学专著《文献通考》,对两宋政治的黑暗面痛加揭露。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王寿衍奉命访求“有道之士”,到了饶州路,发现了本书原稿,于延祐六年奏上,敕命官为雕版。英宗至治二年(1322),又礼请马端临亲赴饶州路校勘,才刊行于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马端临不凡而又幸运。他做的杰出的历史研究工作,无论当时、后来,还是当今都被人接受,视为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父卒后,他归教于乡,元世祖至元间,任慈湖书院山长。延祐五年(1318),任柯山书院山长。至治三年(1323),任台州路学教授。约在1323因病归家,不久卒。其著作还有《大学集传》一卷,《义根守墨》三卷,《多识录》一百五十三卷,已佚。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