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韩伯 |
释义 | 韩伯东晋学者。字康伯。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幼聪慧。家贫。及长,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艺。舅殷浩称之为“出群之器”。简文帝居藩引为谈客。历任中书郎、散骑常侍、豫章太守,入为侍中。官至吏部尚书、领军将军。王坦之尝著《公谦论》,袁宏作论以难之,他作《辩谦论》以折中,著称于时。年四十九卒。《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四篇。生平事迹见《晋书》卷七五。 韩伯(332—380)东晋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字康伯。殷浩甥。与习凿齿等相友善。为会稽王司马昱谈客,自司徒左西属累迁侍中、吏部尚书。太元四年(379),因疾转领军,进丹阳尹。改授太常,未拜而卒。 韩伯(332—380)东晋哲学家。字康伯。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曾官中书郎、散骑常侍、豫章太守、侍中、丹阳尹、吏部尚书、领军将军。哲学上继承了何晏、王弼“以无为本”的贵无论学说,认为“道者何,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周易系辞注》),“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而“万物由之以化”。同时也吸收郭象“独化”论学说,认为“两仪之运,万物之动,岂有使之然哉?莫不独化于大(太)虚”(同上)。反映了东晋时期玄学家企图折中“崇有”与“贵无”的思想倾向。有《周易系辞注》,收入《十三经注疏》。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