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际,我国东北松花江和黑龙江一带,居住着靺鞨人。唐初,靺羯首领受唐册封,“遣使来朝贡,每岁不断”(《旧唐书》卷一九九下《靺鞨传》)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7),靺鞨首领大祚荣以本部落为中心建立了包括朝鲜人、汉人和东北境内其他各族人民在内的地方政权,唐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开元十四年(726),唐在靺鞨所在地设黑水府,以其首领为都督。
渤海政权统治地区东至日本海,北至黑龙江,西接契丹(包括开元、长春等地),南至朝鲜的德源,有户十余万,分置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广大劳动人民原靠渔牧为生,到渤海建国后,吸收了汉族先进的生产经验,农业生产已有相当规模,农作物有稻、粟、豆、麦等。手工业产品有布、绸、金银佛像,青铜器和精美的陶瓷、皮革等,这些制成品受到了唐朝和邻近各国人民的欢迎。他们还从事矿藏的开发,出产金、银、铜、铁。
渤海国的行政组织和兵制都仿唐制。渤海统治者每岁向唐朝贡,贡纳土产物品;唐政府则回赐各种生活用品。渤海和唐直接进行互市,“货市渤海名马岁岁不绝。”
汉族的传统文化对渤海影响很大。渤海经常派人到长安太学学习,不时遣使求写各种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