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霜红龛集
释义 《霜红龛集》明清之际傅山著。凡四十卷。附录三卷,年谱一卷。前十四卷为诗赋,十五至二十六卷为传、序、题跋及碑记书札等,二十七至三十卷为杂著,三十一至三十五卷经史诸子,三十六至四十卷为杂记。自二十七卷以下多为读书心得。丁宝铨在《序》中概括了作者学术思想特点:一是“学必实用”,指出傅山治学是以实用为宗旨;二是“颉顽群儒”,指出傅山反对理学空读无用。全祖望在《事略》中将傅山学术思想的特点概括为“思以济世自见,而不屑为空言”。辑刻种类较多,以清宣统三年(1911)丁宝铨本、缪荃孙、罗振玉审定木刻本收录较为完备。
霜红龛集诗文别集。清傅山著。四十卷。霜红龛为作者室名,据其《青羊庵诗序》,系“以秋季树草叶色胥红也”,故名。其集最早有顺治十三年(1656)龚廷栻刻《晋四人诗》本,仅收诗数十首,名《霜红龛诗》。乾隆十二年(1747)张耀先辑刻本,始以《霜红龛集》为名,凡诗文十二卷,附录一卷。此四十卷本则为清末丁宝铨编,卷一至一四为诗赋,卷一五至二六为传序、题跋、碑铭、书牍等,卷二七至三〇为杂著,卷三一至三五为读书札记,卷三六至四〇为杂记。末为丁氏编附录三卷、年谱一卷。有宣统三年(1911)山阳丁氏刊本,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据之影印。
霜红龛集书名。明末清初傅山诗文集。为后人所辑。自乾隆十二年(1747)迄于清末,先后有十二卷、四十卷诸刻本行世。以宣统三年(1911)山阳(今江苏淮安)丁宝铨刻本四十卷最称完备。其中诗赋十四卷,文二十六卷,附录三卷,年谱一卷。集中反映作者之社会政治、哲学、史学、文艺等观点,以及对先秦子学的研究成果。主张将经学、小学置于同等地位,不赞成儒家“辟异端”之说。对诸子百家之阐释,开尔后子学研究之蹊径。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