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隔与不隔文论术语。“不隔”是指境界鲜明,自然传神,情景交融而明白如话;“隔”则反之。二者是区别境界优劣的一个标准。语出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故写情能沁人心脾,写景能豁人耳目,便是“不隔”;而好用隶事之句、粉饰之字,缺少形象性和感染力就是“隔”。王氏这一划分和界定,有其合理、积极的一面,但一味反对用典用事,则现出其审美观念的局限。 隔与不隔现代王国维用语。指文学作品“境界”的“隔”与“不隔”的区别。在《人间词话》中提出。“隔”如“雾里看花”,形象不清晰鲜明;“不隔”如“豁人耳目”,“语语都在眼前”,形象鲜明生动。“隔”的作品如“谢家池上,江淹浦畔”,“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不隔”的作品如“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认为只有“不隔”的作品才有“境界”,并认为变“隔”为“不隔”,取决于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