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隋文帝
释义 隋文帝(541—604)即杨坚。隋朝建立者。公元581—604年在位。弘农郡华阴(今属陕西)人,小名那罗延。袭父杨忠爵为隋国公,仕北周。女为周宣帝皇后。大象二年(580),辅立静帝,以左大丞相总揽朝政。先后平定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等起兵,进爵隋王。次年,废静帝自立,改国号隋。开皇七年(587)灭后梁。九年,灭陈,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统一全国。在位期间,改革官制,建立三省六部,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二级制,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收州郡自选僚佐权于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颁行《开皇律》。继续推行均田制,减轻赋税徭役,五十岁者并可“免役收庸”,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开凿广通渠(富民渠),增加漕运能力,兴修水利,推行“输籍法”,“大索貌阅”,整顿户籍。改革府兵制,使军士“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以期兵农合一。统治期间,国势强盛,府库充盈,经济繁荣,人丁大增。但迷信佛教,任人出家,大建寺塔。靡费财力,营建仁寿宫,役夫死者数万。晚年用法严峻,社会矛盾加剧。终被太子杨广杀死。卒葬太陵,谥文,庙号高祖。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