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传奉官 |
释义 | 传奉官明代皇帝传旨所授之官。始于宪宗即位之初,命中官传旨,用二人为文思院副使。自后相继不绝,有一次传旨授官至百十人者。因以传奉圣旨授官,故名。传奉官明代由宦官奉皇帝之命传旨授予的官,即“中旨(或称内批)授官”。始于明宪宗(朱见深)时。明宪宗初即位,命中官传旨,用二人为文思院副使,自后相继不绝。宪宗时,宦官利用司礼监干政,常骗取或假借皇帝命令授官,文武、僧道等杂流,被加以侍郎、通政、太常、太仆者,“不可悉数”,致使官吏冗滥。如宦官梁芳“取中旨授官累数千人,名传奉官,有白衣躐至太常卿者”(《明史·宦官·梁芳传》)。宪宗时,屡次有人建议罢传奉官,其后的孝宗、世宗在即位之初整饬朝政时也罢传奉官,但终不能绝。传奉官破坏了官吏的任免、考核制度,使冗滥、贪吏增多。是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