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陈确 |
释义 | 陈确(1604—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初名道永,字非玄,后改名确,字乾初。浙江海宁人。曾受学于刘宗周。为学“无所依傍,无所瞻顾,凡不合于心者,虽先儒已有成说,亦不肯随声附和,遂多惊世骇俗之论”(黄宗羲《陈乾初先生墓志铭》)。明亡后,隐居著述,一生未仕。晚年得拘挛疾,病困十五载而卒。针对择风水坟地和厚葬的迷信观念,阐述了无神论思想,认为天与地乃是无意志的,不能予人以祸福。说:“天无私覆,故雨露之施不择物。物之材不材,自为枯荣焉,非天有意枯荣之也。地承天施,亦犹是耳,人之善不善,自为祸福焉,非天与地能祸福之也。”(《葬书·葬论》)从“光复孔孟”出发,揭露程朱将《大学》列为“圣经贤传”。反对宋明时代唯心主义先验论,提出“君子之学也,终身焉而已,则其于知也,亦终身焉而已。故今日有今日之至善,明日又有明日之至善,非吾能素知之也,又非可以一概而知也,又非吾人聪明知识可以臆而尽之也”(《大学辨》)。认为做学问,求知识都是终身事情;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不是天生的“素知”,也不能“一概而知”。又说“天下之理无穷,一人之心有限,而傲然自信以为吾无遗知焉者,则必天下之大妄人矣,又安得一旦贯通,而释然于天下之事理之日也哉”(同上)。从知识无止境的观点出发,提出“道虽一贯,而理有万殊,教学相长,未有穷尽,学者用功,知行并进,故知无穷,行亦无穷,行无穷,知愈无穷,先后之间,如环无端,故足贵之”(《性解》下)。其“知行并进”的论述,已涉及“知”与“行”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肯定人的善恶取决于后天的积习,主张“气”、“才”、“性”三者不能分立。否定宋儒关于“天地之性”(或“义理之性”)和“气质之性”对立、“天理”和“人欲”对立的说教,说“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好处,即天理也。向无人欲,则亦无天理之可言矣”(《瞽言》四)。据此反对宋儒“存理灭欲”的道德禁欲主义,并在反对禁欲的思想时,猛烈抨击佛教,指出“度尽众生”实为“灭尽众生”。有《陈确集》。 陈确(1604—1677)清学者、诗文家。原名筮永,字原季,号逊肤,庠名道永,字非玄,入清改名确,字乾初。浙江海宁人。明诸生。与黄宗羲等从学于刘宗周。明亡后,坚持气节,不仕新朝,居家讲学,奉慎独之说,躬行实践。晚年因病,足不出户十五年。其学不囿成说,敢于立异,反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之论。诗文为余事,亦“清真大雅,寄托遥深”(陈元龙《陈氏理学乾初先生传》)。又工书法,有钟、王之风。著有《乾初先生文钞》、《遗诗》。今人辑有《陈确集》。生平事迹见陈元龙《陈氏理学乾初先生传》、吴骞《陈乾初先生年谱》、陈敬璋《乾初先生年表》。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