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陈淳
释义 陈淳①(1159—1223)南宋漳州龙溪(今福建漳州)人,字安卿,号北溪,世称北溪先生。朱熹守漳州,他曾受教诲,此后为学益力。推崇朱熹学说,称朱注《四书》及其《近思录》是“圣贤传心明道之要法,学者造道成器之大端”。认为“太极”即“天理”,“仁”是“天理”的全体,“惟此心纯是天理之公”。嘉定中,以特奏恩为泉州安溪主簿,未赴任。卒谥文安。著有《字义》、《北溪大全集》等。②(约1482—1544)明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号白阳山人。喜绘画,师法文征明。习山水,尤工花卉,善楷书、草书。后书《五经》镂版,声名大起。与徐渭(号青藤)齐名,并称“青藤、白阳”。晚年游东南,寄情山水以终老。著有《陈白阳集》。
陈淳(1159—1217)南宋学者。字安卿。漳州龙溪(今福建漳州)人。学者称北溪先生。朱熹晚年弟子。以“太极”或“理”为宇宙本体:“自万古之前,与万古之后,无端无始,此浑沦太极之全体也,自其冲漠无眹,与天地万物,皆由是出。”(《北溪语录》)又说:“太极只是总天地万物之理。”(同上)认定“太极”即派生天地万物之理的总称,与“圣人”之心相合,“圣人一心,浑沦太极之全体,而酬酢万变,无非太极流行之妙用”。对“道”与“理”的含义作了规定,“道理二字,亦须有分别:万古通行者,道也;万古不易者,理也”(同上)。所谓“道理”乃是日常生活中的封建伦理原则,他说:“道理初无玄妙,只在日用人事间”,“所谓玄妙,实不离乎日用常行,非求诸空无不可涯溪之中,故精义妙道,须从千条万绪中串过来”(《北溪文集·答陈伯澡》)。在理与气的关系上,既承认理气相依,但又强调“理”为主宰,“盖二气流行,万古生生不息,不成只是空个气,必有主宰之者,曰理是也”(《北溪语录》)。对知与行,认为“知行不是两截事,譬如行路,目视足履,岂能废一”(《答陈伯澡》)。看到知与行的联系,但其所谓的“行”主要是指封建道德的践履,“力其行者,所以复万善于己而使之无不备也”;其所谓的“知”,是指明心中之理,“致其知者,所以明万理于心而使之无所凝也”(《北溪语录》)。著作由其子陈榘编为《北溪文集》。
陈淳(1159—1223)宋学者、诗人。字安卿,号北溪,世称北溪先生。漳州龙溪(今福建漳州)人。朱熹守漳州,淳请受教。朱熹数语人:南来吾道喜得陈淳。宁宗嘉定九年(1216)待试中都,归,讲学严陵。十一年(1218)以特奏恩授迪功郎,主泉州安溪主簿。未赴任。一生致力于传播发扬朱熹学说,“发为文章,多质朴真挚,无所修饰”(《四库全书总目》)。诗大多近于语录。今存《北溪字义》二卷、《北溪大全集》五十卷、《外集》一卷。生平事迹见《宋史》卷四三〇。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