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陈建
释义 陈建①(?—485)北魏代(治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人。鲜卑族。善骑射,迁下大夫。太武帝讨山胡白龙时,遭伏击堕马,他以身捍卫,获免。帝壮之,赐户二十。文成帝初,赐爵阜城侯,加冠军将军。出为幽州刺史,以贪暴遭杖五十。孝文帝征为尚书右仆射,力主南伐灭宋。后迁司徒、征西大将军,进爵魏郡王。②(1497—1567)明广东东莞人,字廷肇,号清澜。嘉靖举人。后选授侯官教谕,迁临江府学教授,编《周程遗书》。聘典江右、广右、云南、湖南试官。寻为山东阳信令。博学强记,熟习典故,注意朝政因革,探求国家治乱,著有《治安要义》、《古今至鉴》。又采摘邸抄实录,仿《通鉴》编年体记洪武一朝事迹,称《启运录》。后又续作永乐至正德八朝,一百二十四年之事,合为一篇,总名《皇明通纪》。后改编、增订者甚多,书商也改换书名以牟利。如署名陈建撰者,有《明通纪》、《明实记》、《明通纪辑要》、《明法传录》、《十六朝广汇记》、《皇明从信录》、《皇明通纪集要》、《皇明资治通纪》、《昭代纪要》等,多大同小异。其学世称“东莞学”。
陈建(1497—1567)明学者。字廷肇,号清澜。东莞(今属广东)人。嘉靖举人。后出任福建侯官县教谕,迁江西临江府教授。中年,以母老请辞归乡,构草堂读书著述其中,晚年隐居不出。为教谕时,与督学潘璜论朱陆异同,作《朱陆编年》。归乡后,复取朱熹《文集》、《语类》及与陆子辩论诸书反复比勘,重修《朱陆编年》,成《学蔀通辨》四编十二卷。提出“朱陆早同晚异”说,大抵以程朱学为基本立场,抨击心学剽窃禅宗,惑世乱道,专辟陆王心学而不遗余力。因正值王学风靡学界,该书迟至万历三十三年(1605)才由顾宪成撰序付梓。另有《皇明从信录》、《皇明典要》、《皇明资治通纪》等史书。

陈建  14977—1567

字廷肇,号清澜,东莞(今属广东)人。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中会试副榜,选授福建侯官县教谕。后升任江西临江府学教授。二十三年(1544)以母老归,二十五年(1548)母卒,遂隐不出,潜心著述。学宗程朱,注重务实和致用。王守仁之学盛行。建以为自宋陆九渊以来,引释入儒,阳儒阴释之风很盛,王守仁师徒更是推波助澜,加之王氏作朱熹“早年所见未定,晚始悔悟,而与象山合其说”,致使儒学正宗的朱学以受到佛学遮蔽而失其正,造成“儒佛混淆”,“朱陆莫辩”的学术蔽障,乃愤然究心通辨,成《学通辨》12卷。明朱,陆早同晚异之实,明佛学近似惑人之实,恪守程朱,攻驳陆、王。提出“朱子早年尝出入禅学,与象山未会而同”的观点,驳王守仁“早异晚同”之说,指出“朱子中年方识象山,其说多去短集长,疑信相半”,“朱,陆晚年冰炭之甚,而象山既没之后,朱子所以排之者尤明”。陈氏站在程朱理学立场,批评陆、王心学为禅学,是“援儒入佛”,“借儒以掩佛”,“阳儒阴释”。揭露陆氏“养神下乎工夫”是讲求“无事安坐,闭目养神”与禅师“安心遏欲,善恶两忘”毫无二致。并指出陆氏养神之患害在于失本心,天理灭。揭示佛学和李翱、苏辙、张子韶、吕本中等人是象山之学的渊源。陈氏著有《治安要议》、《皇明启信录》为后人撰写《明史》之先驱。还有《经世宏词》、《明朝捷录》、《古今至鉴》、《滥竽录》、《陈氏文献录》、《西涯乐府通考》等。后人评其所著书“盖为天下万世虑也”,称其学为“东莞学”。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