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陈师道
释义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少学文于曾巩,绝意仕进。巩荐其修史,以布衣未用。章惇欲其谒见,将荐于朝,终不往。元祐初,以苏轼等荐,为徐州教授。又任太学博士。后言者论其私与苏轼往来,罢为颍州教授。绍圣初,又论其进用非由科第,罢归。元符三年(1100),召为秘书省正字,逾年病卒。家贫,而清介自守。诗宗杜甫,受黄庭坚影响较大,多苦吟之作,为江西派代表作家。著有《后山集》、《后山谈丛》。
陈师道(1053—1102)宋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年十六以文为曾巩器重,留受业。元祐初,苏轼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又为太学博士,后罢归。元符元年(1098)除棣州教授,后为秘书省正字。师道作诗好苦吟,不轻下笔,“小不中意,辄焚去”(《宋史》本传),故传诗不多。其作境界不甚阔大,多抒写个人生活及情怀,尤多啼饥号寒之作,其写窘困之诗颇近孟郊。又多思亲怀友之作,如《送内》、《别三子》、《除夜对酒赠少章》等,皆真挚感人。师道对前人多所借鉴,尤受杜甫、黄庭坚影响。诗常点化杜甫语,尤服膺黄庭坚,甚至“一见黄豫章,尽焚其稿而学焉”(《答秦觏书》),故前人多目以江西诗派。然师道与庭坚之“过于出奇”亦不尽相同,主张自然,故其诗亦常以通俗浅近之语写真率深挚之情,如《别三子》、《舟中二首》等皆是。其《登快哉亭》、《寒夜》则颇近陶潜。师道曾从曾巩学文,《宋史》本传称其文“精深雅奥”,然其文成就远在诗之下。著有《后山集》、《后山谈丛》、《后山诗话》等。生平事迹见《宋史》卷四四四。

陈师道  1053—1102

北宋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幼即刻苦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巩见而称奇,遂留受业。熙宁中,心非王安石经义之学,绝意仕进。元丰四年,曾巩荐其修史,以布衣米用。章惇高其义,托秦观致意,希耒见而荐于朝,终不往。元祐初,苏轼、傅尧俞、孙觉荐于朝,为徐州教授。又因梁焘荐,为太学博士。尝在官私至南京见苏轼,论者以其“昌法越境”,罢为颍州教授。又论其进用非由科第,罢归。调彭泽令,未赴。元符三年(1110),除棣州教授,随除秘书省正字,逾年病卒。师道家素贫,然清介自守。好经术,诸经皆有训传,而于《诗》、《礼》尤精。为文师法曾巩,简重典雅而有法度。作诗初无诗法,后学黄庭坚,最后发现黄庭坚“过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后山诗话》),故所学实杜甫。爱苦吟,常坐卧吟哦,反复修改,稍不中意即焚去,故有“闭门觅句陈无己”(黄庭坚)之称。诗作多写生活琐事,但风格奇峭清新,颇见锤炼工夫。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对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影响。著有《后山居士文集》。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