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陈大受 |
释义 | 陈大受 ? — 1751字占咸,湖南祁阳人。幼年时,家境贫赛,曾耕种于山麓,但读书不辍,雍正十一年(1733),终成进士。乾隆元年(1736)授编修。其后历任侍读、吏部侍郎。乾隆四年(1739),任安徽巡抚。初到任时,亲自处理积案,当地的老吏都惊叹他办得既迅速又妥当。当时淮河南北歉收成灾,陈大受开仓放赈,库存不足,就从江南购进粮食。有些饥民抢掠米麦以食,陈大受同情他们的处境,奏免其罪。麦收后,他禁止商人囤积粮食和用粮造酒。他还从福建引进旱稻,在当地推广种植。他的政绩曾受到乾隆帝的嘉奖。其后,他调任江苏。在防治蝗虫,兴修水利上也颇多建树。丹阳运河口常被淤沙堵塞,他制定了“六年一大修,每年一小修”的制度,从而保证了南粮北运的通道。乾隆十一年(1746),加太子少保衔,调任福建。他到任后,对巡台御史滥准词讼,骚扰民间的行为上疏进行弹劾,使巡台御史受到了应有惩处。他对台湾的少数民族受汉族土豪欺凌事深表同情,上疏说:台湾番民生活困难,常向汉民用重息借贷,由于无法归还借款,田地和子女遂被土豪霸占。建议拨发粮谷二万石接济。建议后被清廷采纳。台湾的土豪奸民又常有诬陷番民之事,陈大受亲自审问后,为番民平反。其后,他又历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处行走、两广总督、协理粤海关等。在广东任所,他举发弹劾不法的官吏,使政令能顺利推行。乾隆十六年(1751)病死,谥号为文肃,祀贤良祠。陈大受早年清贫,居官后,生活和平民一样,而且为人耿直刚毅,下属都很敬畏他。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