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陈叔宝 |
释义 | 陈叔宝即“陈后主”。 陈叔宝(553—604)即陈后主。南朝陈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字元秀,小字黄奴。天嘉三年(562)立为安成王世子。光大二年(568)为太子中庶子、侍中。太建元年(569)立为皇太子。日与妃嫔、文臣诗酒为娱,沉溺声色,不恤朝政。祯明三年(589),隋兵入建康(今江苏南京),于景阳殿自投于井,为隋军所俘,后病死于洛阳。追封长城县公。其诗多写宫嫔艳妇的容貌思绪、朝欢夕饮的游冶宴乐,内容贫弱淫靡。所作《玉树后庭花》赞美其妃嫔姿色,后人视为亡国之音。唐皮日休云:“歌诗之风,荡来久矣。大抵丧于梁朝,坏于陈叔宝。”(《刘枣强碑》)少数乐府诗写景清新,言情真实,语言绮错浓艳,音律谐美,对偶工整。明陆时雍云:“陈后主妆裹丰馀,精神悴尽,一时作者,俱披靡颓败,不能自主。”(《诗镜总论》)明人辑有《陈后主集》。生平事迹见《陈书》卷六、《南史》卷一〇。 陈叔宝 553—604即陈后主。南朝陈末代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长子。太建元年(569)立为皇太子,宣帝死,即位。他是南朝最荒淫的皇帝之一,在位期间,大兴土木,极尽奢侈豪华之能事,又酷好声色,终日与宠妃狎客酣歌游宴,制作艳词,不问政事。其中最著名的艳词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春江花月夜》等,后人称之为“亡国之音”。由于大肆挥霍,国用不足,便滥收赋税,搜刮人民。君昏臣暗,国势日衰。祯明二年(588),隋大举伐陈,尽管江北急报频传,他却自恃长江天险,依然奏伎纵酒,赋诗不辍,并不派兵赴援。次年正月,隋军攻入建康,文武百官纷纷外逃,他还宣称“吾自有计”,拉着张贵妃、孔贵嫔藏入枯井之中。随即被俘,被押送长安。陈朝灭亡。释放后,依然喜好饮酒,常在醉乡,毫无亡国之恨。隋文帝仁寿四年(604),病死于洛阳。追封长城县公,谥为“炀”。明人辑有《陈后主集》。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