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陈仪 |
释义 | 陈仪(1670—1744)清直隶文安(今属河北)人,字子翙,号一吾。康熙进士。雍正三年(1725)协助怡亲王允祥办理畿辅水利。次年以翰林院侍读带管天津事务,代允祥起草奏疏和文稿。五年负责天津水利营田局工作,兼管文安、大城等地堤工。八年调任丰润诸路营田观察使。乾隆元年(1736)罢职回京。著有《治河蠡测》、《四河两淀私议》、《永定引河下口私议》、《水利营田册说》等,并参预编修雍正《畿辅通志》。 陈仪(1670—1742)清水利学家、哲学家。字子翙。顺天文安(今属河北)人。康熙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擢侍讲学士、佥都御史充京东观察史,授鸿胪寺少卿。学重经世致用,尤长于治水。对张载所提出的哲学问题有所论述,但抽去了关于“太虚即气”命题中的物质内容,认为“太虚”既可以说它有气,也可以说它无气,亦即不可以为有,也不可以为无,甚至认为“太虚者在我”。否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把理与气、有与无等等混而为一,抹煞事物之间的差别,消除理与气、有与无之间的根本对立。指出:“理与气一,气与数一,数与理一,本末精粗,幽明隐显,皆通为一。”“学者知通为一,则有无之说不生,有无之义不立”(《太虚者气之体论》)。否定一与两的对立。他说:“善言道者,见一于两,见两于一。忘乎两与一;斯遇夫神与化。”(《一故神两故化论》)认为单纯的“两”与“一”都是不存在的。“非有所为一”、“非有所为两”,否定了矛盾统一体和矛盾双方存在的客观性。著作甚多,主要有《陈学士文集》及《南华经解》、《学庸私记》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