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陆贾
释义
陆贾汉初政论家、辞赋家。楚人。秦末从汉高祖定天下,常受命往来于诸侯之间,以善辩著称。高祖平定天下后,主张提倡儒学,“行仁义,法先圣”,又辅以黄老“无为而治”思想,以巩固汉朝统治。曾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尉佗(即赵佗)向汉称臣,官至太中大夫。对汉初政治发生过影响。著有《新语》、《楚汉春秋》等。《汉书·艺文志》著录其赋三篇,已佚。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评:“汉室陆贾,首发奇采,赋《孟春》而选典诰,其辩之富矣。”生平事迹见《史记》卷九七、《汉书》卷四三。
陆贾西汉楚人。从刘邦平定天下,以善辩出名,常周旋于各诸侯国。高祖十一年(前196),出使南越,宣扬朝廷声威,使南越尉赵佗臣服。旋拜为太中大夫。诸吕擅权时,病免家居。后为丞相陈平划策,协调将相关系,于诛诸吕、立文帝有功。文帝即位,复拜太中大夫,再次出使南越,招抚赵佗。认为“天道无为”,社会治乱决定于“人道”。指出“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新语·无为》)。主张“无为而治”,给生产者以休养生息之机。同时要求“行仁义,法先圣”,“德治”与刑罚并用。谓高祖曰:天下“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受高祖命论述存亡之征,著书十二篇,号称《新语》。另有赋三篇,已佚。
陆贾(约前240—约前170)西汉初政论家。楚人。官至太中大夫。常向汉高祖说《诗》、《书》,并按刘邦要求,前后共写十二篇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某书曰《新语》”。提出:“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总结秦亡教训,认为“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新语·无为》)。提倡“行仁义,法先圣”,要求统治者“握道而治,据德而立。席仁而坐,杖义而强”。认为“夫谋事不并仁义后必败,殖不固本而立高基者后必崩”。强调仁义是维系社会关系的基础,“骨肉以仁亲,夫妇以义合,朋友以义信,君臣以义序”(《道基》)。又提出“逆取顺守,文武并用”的统治方略。主张“制事者因其则,服药者因其良。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反对“淡于所见,甘于所闻”(《术事》)的重古轻今思想。强调无为政治,“道莫大于无为”,视无为即有为。认为自然之“天”可以认识,“在天者可见,在地者可量,在物者可纪,在人者可相”(《道基》)。指出世道盛衰与天无关,“世衰道亡,非天之所为也,乃国君者有所取之也”,故“天道不改,人道易也”(《明诫》)。还批判了邪变怪异之说和求神不死之道。但仍然存有天人感应思想,认为“上决是非于天文,其次定狐疑于世务”,“圣人因天变而正其失”(《思务》)。强调“慎微”的道德修养方法。有《新语》。近有王利器《新语校注》。

陆贾  前240—前170

汉初政论家。楚人。早年以客的身份随高祖平定天下,有辩士之称。在高祖左右时,常奉命出使诸侯。刘邦称帝后,派他出使南越,说服尉佗接受汉王朝赐予的南越王的封号,称臣奉汉约。回朝后被任为太中大夫。汉文帝即位,又奉命出使南越,劝说尉佗废除黄屋左纛和称制,归附汉朝。惠帝时,吕后用事,欲王诸吕,陆贾自认为不能与之争辩,就称病居家,置田产于好畤(今陕西乾县东)。吕后称制,诸吕擅权,右丞相陈平力不能争,又恐祸及己,乃问计于陆贾,陆贾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后陈平用其计,接纳周勃,陆贾亦周旋于公卿间,联络大臣与宗室,为平诸吕而组织力量。后来终于平定诸吕之乱,迎立汉文帝。陆贾作为汉初政论家,还为西汉王朝的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刘邦即位之初,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称说《诗》、《书》。刘邦骂儒生说:“逎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回答说:“能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向刘邦提出“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的长久之策。并受命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教训,著书十二篇,每上奏一篇,刘邦看后无不称赞,故名其书为《新语》。陆贾认为:“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逾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新语·无为》)。因此治理天下,应倡导儒学,“行仁义,法先圣”,辅以黄老“无为而治”。西汉前期所实行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正是这种无为政治的体现。《新语》是西汉前期的政治指导思想。《汉史·艺文志》载陆贾著录为二十三篇,今多佚。现存《新语》二卷十二篇。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