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会子 |
释义 | 会子南宋发行的纸币。高宗后期,临安(今浙江杭州)富商先曾印造纸币“便钱会子”。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朝廷在临安置行在会子务,以铜钱为币值本位,面额有一贯、二贯、三贯及二百、三百、五百六种,行于东南诸路。因称行在会子或东南会子。至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始回收旧会子而改印新会子,并规定三年为一界,每界定额印造一千万贯,逐界造新易旧。行至宁宗开禧(公元1205年—1207年)中,已有十八界。发行日滥,会子贬值。理宗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遂规定十七、十八两界会子不再立限,永久行使。此外,又有银会子、金银会子、湖广会子、小会子等,为地方性纸币。又宋代也称某些单据及兑换券为会子。
会子南宋发行的纸币名。会子,初名“便钱会子”,由临安豪商发行。钱端礼任临安守臣,收其权归于官府。绍兴三十年(1160)钱端礼升任户部侍郎,会子改由户部发行。三十一年置“行在会子务”司其事,用川蜀钱引之法。东南诸路用会子上供军需,一同现钱。皇帝赐左藏库钱十万缗为本。其后,又有湖会、淮会及川引等地区性会子,行使于川、荆、湖、淮。会子滥发情况甚于交子,严重贬值。南宋政府财政则依赖发行会子得以维持。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