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陆九渊 |
释义 | 陆九渊(1139—1193)南宋哲学家。字子静,自号存斋。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于江西贵溪象山建“精舍”,聚徒讲学,学者称象山先生。历任靖安、崇安主簿、国子正,出知荆门军。青年时主张抗金,曾立志习武,以图恢复。为“心学”创始人,与兄九韶、九龄并称“三陆子之学”。以“心”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断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象山先生全集·杂说》)提出“心即理”的命题,将客观规律(理)主观化。强调“心”与“理”完全合一,“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与李宰书》)。认为“心”与“理”是永久不变的,“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杂说》)。以证明封建道德人心固有,不可更变。在“心”、“物”关系上,认为万物都包罗在我心中,“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语录上》)。宇宙万物及其“理”都存在于“吾心”,都是“心之所为”,故人们不必从外在世界去获得知识,只要直接“发明本心”即可达到“知”。认为“发明本心”方法是“存心,养心,求放心”。“此心此良(良知),人所固有,人惟不知保养,而反戕贼放失之耳”(同上)。认为人获得知识的过程,即通过内心的自我修养的过程,故反对实践活动,轻视书本知识,说“闻见愈大,知识愈迷”(同上)。以“立大”、“知本”、“发明本心”为求学方法。指出要保存吾心“固有良知”,须“存心去欲”。“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随起来,又剥落,又清明,须是剥落得净尽方是”(《语录下》)。认为人心如果受“物欲”的昏蔽,就必须“剥落”净尽。否认人体感官的感性活动对于认识的重要性,认为认识只能“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师友载籍”(《语录》)。轻视学习前人的知识,反对人们从事实践活动。政治上要求改革弊政,指责当时统治者“高居无事,优游以食,亦可为耻,乃怀安非怀义也”(同上)。肯定北宋王安石变法,主张减轻租税,缓和社会矛盾。在义利观上,认为利欲和道义根本对立,“私意与公理,利欲与道义,其势不两立”(《与包敏道》之一)。指出“义利公私之辨”是学者的第一义。提倡“易简”的道德修养方法。认为“易简”方法即“先立其大者”,“发明本心”,确立封建道德观念,防范固有道德观念的放心。认为要存心之良,就必须去心之害,“夫所以害吾心者何也?欲也”(《养心莫善于寡欲》)。但认为要重视利于封建制度“利天下”的“利”,“古人何常不理会利”(《语录》下)。又说:“凡圣人之所为,无非以利天下也”,“圣人备物制用,立成以为天下利”(《策问》)。从民本主义出发,认为应该关心人民的利益。谴责当时的君主和官吏们的“志于声色利达”(《语录》下)而不顾天下兴亡的行为,有一定进步倾向。在美学思想上,认为言、文都从人心里出来,是“以心会心”,从根本上否认诗文来自现实,还认为“艺即是道,道即是艺”(同上),否认表现情感的文艺为艺,强调“文所以明道,辞达是矣”的观点,认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方是文”(《语录》上)。虽强调道本文末,但又认为“文字之及,条理粲然,弗畔于道,尤以为庆”(《与吴子嗣书》)。以“善”作为诗歌的审美标准:“《三百篇》之诗,《周南》为首;《周南》之诗,《关雎》为首。《关雎》之诗,好善而已。”(《语录下》)其学由明王守仁继承发展,世称“陆王学派”。著作经后人编为《象山先生全集》,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陆九渊集》。 陆九渊(1139—1193)宋哲学家、教育家、散文家。字子静,号存斋,自号象山翁,学者称象山先生。抚州金溪(今江西临川)人。少时家教颇严。乾道八年(1172)试南宫,中选,赐同进士出身。淳熙元年(1174),授迪功郎、隆兴府靖安县主簿。六年调建宁府崇安县主簿。九年荐为国子正。十三年冬,主管台州崇道观归江西故里讲学。十四年(1187),在江西贵溪应天山讲学,四方学徒大集。十六年,孝宗内禅,光宗即位,诏知荆门军。绍熙三年十二月十四日(1193)卒于任所。在南宋哲学中,九渊始创“心学”体系,认为“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其学影响明代王守仁,成为哲学史上有名的陆、王学派。基于深厚的哲学功力,其文章说理周详,清明简洁。集中尚有一卷诗作,素朴古雅,有学者之诗的风范。著有《象山集》三十二卷。生平事迹见宋杨简《慈湖遗书》卷五《象山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三四、宋人袁燮编《陆象山年谱》(《四部丛刊·象山全集》附录)、清人杨希闵编《豫章先贤九家年谱·陆文安公年谱》。 陆九渊 1139-1193南宋学者,字子静,自号存斋,世称象山先生、象山翁。宋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幼而好思,三、四岁时,即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其父未答,他于是深思而至于废寝忘食。乾道八年(1172)中进士,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改建宁崇安县,后除国子正,又除敕令所删定官。少闻靖康间事,有复国耻之志,访知勇士,与共议恢复大略。并陈为五论,主张任用俊杰,复仇雪耻。被给事中王信所驳,命主管台州崇道观。因还乡,在江西贵溪象山建“精舍”聚徒讲学,听者塞门。为知荆门军,勤于治政,敏于察事。创修军城,使无边患,减免市税,恩抚百姓,历年而政行令修,民俗为变。绍熙四年(1193)卒。创立“心学”,与陆九龄,陆九韶并称为“三陆子之学”。主张“心即理”,以“心”为宇宙本原。认为只要“发明本心”,即可达到“知”。强调主观能动作用,注重思考,时与朱熹齐名。其学说为明代王守仁所继承,世称“陆王学派”。著作经后人编为《象山先生全集》,今有《陆九渊集》。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