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阿昌族
释义 阿昌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汉文史籍称峨昌、莪昌、俄昌或阿昌等。自称因地而异,有蒙撒、蒙撒掸、衬撒、汉撒数种。与傣、景颇、汉、傈僳等族杂居在云南省内的梁河、陇川、潞西和龙陵等市、县,其中以梁河、陇川最为集中。人口27718人(1990年)。操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为陇川、梁河、潞西三种方言。无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其先民“峨昌”人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其中一部分约于十三世纪定居于陇川县的户撒坝子,另一部分定居于梁河地区。《滇略》卷九称其“耐寒畏暑,喜燥恶湿,好居高山,刀耕火种”。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有“水稻之王”美称。手工业较发达,善制长短刀和铁制农具,数十个品种的“户撒刀”著称于世。住屋多为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建筑。服装式样较多。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者则行火葬。大多信仰小乘佛教。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有家族组织“家会”。建国前,大部分地区都保持着在傣族土司统治下的封建领主经济。民主改革后,废除了领主、地主一切特权剥削,建立了民族乡,各项事业均有较大的发展。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