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一多相即
释义 一多相即明清之际方以智用语。意谓本体之“一”与万物之“多”是相即不离、统一不分的。他说:“一是多中之一,多是一中之多,一外无多,多外无一,此乃真一贯也。”(《一贯问答》)他援用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来说明一与多的相即关系,揭示了一与多就是统一性与多样性,或共性与个性,也即共性寓于个性、共性不能脱离个性的辩证关系。他还举例说:“夫核仁入土而上芽生枝,下芽生根,其仁不可得矣!一树之根、株、花、叶皆全仁也。”“既知全树全仁矣,不必避树而求仁也明甚。”(《通雅》)方以智此说主要是针对宋明道学家分裂体用的形而上学观点,认为他们的“舍物言理”或“扫物尊心”是执一废多,等于“避树而求仁”,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强调要以多来证一,要由下学而上达,就具体求一般,反映出了明清实学思潮的基本倾向。“一多相即”也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一个基本教义。在华严宗那里,它指的是“一即多,多即一”,一与多互相融摄,以此说明“法界缘起”中的现象之间互相等同,并无差别。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