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逻凤两败唐军
南诏起初与唐通使和好,其王继位,均受唐册封,但唐驻守边疆的将领贪污腐化,不顾礼义,而唐中央对此又置之不理,终于激起南诏的反抗。天宝九年(750)南诏王阁逻凤过云南,遭到云南(今云南姚安)太守张虔陀的侮辱,阁逻凤怒,起兵杀死张虔陀,并攻下三十二州。次年,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进击,阁逻凤请和并谢罪,并答应归还上次战争的俘虏。但鲜于仲通骄狂自大,不许和,进军西洱河被南诏军打得大败,死六万人。南诏遂归附吐蕃,吐蕃册封阁逻凤为“赞普钟南诏大国”(吐蕃称弟为“钟”,此封号意为兄弟之邦),称东帝,自建国号大蒙。天宝十二年(753),剑南节度使杨国忠升为宰相,他掩盖鲜于仲通的败状,继续征调天下兵十余万,命剑南留后侍御史李宓率领,由于士卒从海上运至南方后因水土不服,得病而死者不计其数。天宝十三年,李宓率军再战,结果全军覆没,李宓被俘,死亡十之八九,搞得天下骚然。这两次战争充分暴露了唐朝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