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金榜 |
释义 | 金榜①(1735—1801)清安徽歙县人,字蕊中,一字复之,又字檠斋。乾隆进士,授翰林院修撰。散馆后,养病读书不复出。少工文辞,后师事江永,与戴震相友善,遂深经术,以治三礼著称,学宗郑玄,然认为郑有未当者,亦必纠正之。博稽而精思,慎求而能断。著有《礼笺》,朱珪为之序,赞其“词精义核”。②科举考试揭晓后公布登科举人名单的文榜。榜用黄纸,表里二层,故称金榜。及第者称为“金榜题名”。清制,殿试揭晓时,按照试卷的名次,由内阁中书十二人,以黄纸用满汉文填写大、小金榜。小金榜交奏事处进呈皇帝御览,大金榜(又称黄榜)由内阁学士捧至乾清门,加盖“皇帝之宝”印,于传胪日,文举张挂于东长安门外,武举张挂于西长安门外,三日后由礼部缴内阁贮存。 金榜(1735—1801)清经学家。字蕊中,一字辅之,又字檠斋。安徽歙县人。乾隆进士。师事江永,与戴震友善。自小以博学深造为志。官内阁中书,在军机处行走,后官翰林院修撰,旋告假归家,著书自娱。邃于经学,擅长三礼,学宗东汉郑玄。学术思想以“不信亦非,悉信亦非”为治经之大法。著《礼笺》,凡《周礼》十五篇,《礼经》十七篇,《戴记》十六篇及附图等,博采撷要,对古代天文、地域、田赋、学校、庙堂、车旗、器服等皆有考证。另有《周易考占》等。 金榜(1735—1801)清学者、诗文家。字蕊中,又字辅之,号檠斋。安徽歙县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充山西副考官。以父丧归,遂不出。邃于经学,尤深三《礼》。与戴震同为江永弟子,所为《礼笺》一书,得朱珪赏识。尝从刘大櫆学诗古文辞,颇显才华。著有《周易考占》、《礼笺》、《海曲方域小志》等。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一、《清史列传》卷六八、《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五、吴定《翰林院修撰金先生榜墓志铭》。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