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金人瑞
释义 金人瑞(1608—1661)明末清初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原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更名人瑞,字圣叹,以字行。明诸生。幼奉庭训,聪颖博学,倜傥高奇,常以佛经诠释儒、道,好评点古籍,议论风发,自成一家。曾称《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并致力于评点《水浒》、《西厢》。自称得《贯华堂古本》,谓《水浒》原本七十一回后系罗贯中续作,故尽行砍去,成七十回本流行于世。又删砍《西厢》,以“惊梦”收尾。顺治十八年(1661),世祖丧讯传至苏州,遂与诸生奔哭孔庙,又拥至府堂,控告吴县知县任维初贪赃不法,旋以“震惊先帝之灵”下狱治罪,同案十八人皆被处死。即著名之“哭庙案”。著有《唱经堂外书》、《唱经堂内书》、《唱经堂杂篇》、《杜诗解》等,另有抄本《沉吟楼诗选》。
金人瑞(1608—1661)清文学批评家、诗人。字圣叹,本名采,字若采,又名喟。江南吴县(今属江苏)人。明诸生,入清后绝意仕进。少有才名,一生好衡文评书,尝谓《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集、《水浒传》、王实甫《西厢记》为天下六才子书,以批点后两种书著称,又曾腰斩《水浒传》一百二十回为七十一回。顺治十八年(1661)清世祖哀诏至吴,适人瑞与倪用宾等十八人集众告吴县知县贪酷不法,群哭于文庙,被坐以震惊先帝、聚众倡乱等罪名,遇害,史称“哭庙案”。其诗学杜甫而较通俗,乐府诸篇,自见性情。其文学批评重视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强调创作中必须“深于情”,写出人之“至情”。冯镇峦称:“金人瑞批《水浒》、《西厢记》,灵心妙舌,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读〈聊斋〉杂记》)著有《沉吟楼诗选》,另有《语录纂》、《圣人千案》、《随手通》等十一种,辑入《唱经堂才子书汇稿》。今人辑有《金圣叹集》。生平事迹见廖燕《金圣叹先生传》。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