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郑谷 |
释义 | 郑谷(约849—约911)唐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字守愚。光启进士。历京兆鄠县尉、右拾遗,终都官郎中,世称郑都官。所作《鹧鸪》诗,为当时传诵,故又称郑鹧鸪。受司空图、马戴等赏识,诗名颇高。与许棠、张乔等十人唱和,时号芳林十哲。诗多咏物,亦有感怀伤时之作。所撰《宜阳集》、《国风正诀》已佚。今存《云台编》(一称《郑守愚文集》)三卷。 郑谷(约851—约910)唐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幼聪颖。及冠,应进士举,游举场凡十六年。广明元年(880)避乱入蜀。光启三年(887)登进士第。景福二年(893),释褐鄠县尉,摄京兆参军,迁右拾遗、右补阙。乾宁四年(897),从驾华州,迁都官郎中。约天复末归隐宜春。入梁,卒。世称郑都官。又因《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工诗,曾受知于马戴、薛能、李频,又与张乔、周繇等合称“咸通十哲”。尝与齐己切磋诗艺,齐己呼为“一字师”。其诗多投赠唱和、写景咏物之作,然屡遭丧乱,能将个人忧愤与时代哀愁融铸其中,声调悲凉。《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堪为“晚唐之巨擘”。因其诗辞意清婉明白,不俚不野,五代至宋初,士大夫家及里巷间咸以教儿童。《海棠》、《淮上与友人别》等诗为传世名作。曾自编诗三百首为《云台编》,又著《宜阳外编》。今传《郑守愚文集》(又名《云台编》)。生平事迹见《龙学文集》卷九《郑都官墓表》、《唐才子传》卷九。赵昌平有《郑谷年谱》。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