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郑回
释义 郑回唐相州(治今河南安阳)人。天宝中举明经,授巂州西泸县令。至德元载(756,一说二载,或说天宝末),南诏陷巂州,被俘归南诏。南诏王阁罗凤重其通儒学,信遇之,赐名蛮利,使王室子弟师事之,甚有威望,每授学,得责打生徒。相传曾奉命撰写大历元年(766)南诏所立《德化碑》碑文,表达南诏日后仍愿归唐之意。异牟寻嗣位后,任清平官,事皆咨之,为同列清平官所敬重。时南诏北臣吐蕃,深苦吐蕃索兵助防,重征赋役,占夺险隘。因劝异牟寻弃吐蕃归唐。异牟寻纳其议,谋内附甚久,终在贞元九年(793),遣使表请归唐。十年,与唐使者在点苍山神祠会盟,唐诏重归于好。
郑回亦名“王蛮利”。《南诏德化碑》碑文作者。生卒年不详。唐朝天宝年间任巂州西泸令。后为南诏所俘,因其学识超群,深受南诏国王爱重,并为之更名“蛮利”,授予南诏最高官职清平官。他连续担任三代国老的老师,国王对他“事皆咨之,秉政用事”。南诏当时为云南地区的割据政权,其统治集团成员为彝族和白族人,辖区内人民主要为彝、白、汉族和其他民族。郑回将中原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传入南诏,并在彝族、白族统治阶层中广泛进行宣传,对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彝族、白族伦理思想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郑回  生卒年不详

唐朝南诏大臣。汉族。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唐玄宗天宝年间举明经,任巂州(今四川西昌)西泸(今四川西昌南)县令。安史之乱后,唐西部守军东撤,边防空虚,南诏贵族乘机入侵,攻城夺地。南诏王阁罗凤攻陷巂州,将郑回虏至南诏(首府在今云南大理,全盛时,辖境包括有今云南全省、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等地)。阁罗凤很器重郑回的学识,给他更名蛮利,让他教授其子凤迦异,凤迦异早死,及异牟寻立为诏王,又让他教授其子寻梦溱以及王室、贵族子弟。令其严格管教,并允许他责打弟子,包括王室子弟,极有威严。公元779年,异牟寻继位,郑回任清平官,即宰相,为南诏建立了各项制度。当时南诏深受西境吐蕃侵扰,并承受着繁重的赋役之苦,他劝说异牟寻脱离吐蕃,依附唐朝,异牟寻派使者入唐。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唐西川节度使韦皋派使者赴南诏,此后唐与南诏重归于好。郑回曾奉阁罗凤之命,以汉文撰写《南诏德化碑》,记录了南诏强盛时的疆域、军政设施及境内各族的生活习惯,还记述了南诏被迫叛唐的经过和日后仍欲依附唐朝廷的愿望。成为研究南诏历史及南诏与唐关系的珍贵资料。此碑刻于南诏赞普钟十五年(766),立于大和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西)。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