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邯郸淳 |
释义 | 邯郸淳三国魏文学家。一名竺,字子叔,或作子礼。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博学有才章,工篆书。甫弱冠,撰《曹娥碑》,为蔡邕所赏。献帝初平中,客游荆州,曹操素闻其名,召见,受礼遇。建安中为临淄侯曹植傅。黄初初,为博士给事中,寻卒。与繁钦、路粹、丁仪、丁廙、杨修、荀纬并有文名。原有集,久佚。《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五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一首。又著有《笑林》三卷,今佚,有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本。生平事迹见《三国志》卷二一裴松之注引《魏略》。 邯郸淳三国时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字子礼(一作子叔),又名竺。东汉初平时,避乱荆州。后附曹操,甚为操所敬重,被遣送于曹植。屡称颂植才,曹丕颇不悦。魏黄初初,为博士给事中。善《苍颉篇》、《尔雅》,精于八体六书,为魏初传古文者。有《艺经》、《笑林》三卷,集二卷,均佚,明人辑有《邯郸淳文集》。《艺文类聚》有《投壶赋》节录。 邯郸淳 约132—?一名竺,字子叔,或作子礼,颍川(今河南禹县)人。三国魏文学家。博学有异才。《魏略》称邯郸淳与董遇、贾洪、薛夏、隗禧、苏林、乐详等七人为儒宗。他对文字书法颇有研究,与胡昭、钟繇、卫觊、韦诞齐名。 汉桓帝元嘉元年(151),上虞县长度尚为孝女曹娥立碑,邯郸淳在席间作碑文,挥笔而就。后蔡邕于碑背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内隐“绝妙好辞”,称赞邯郸淳。 初平年间(190——193),从三辅(今陕西中部地区)客游荆州(今湖南常德市东北)。曹操久闻其名,召与相见,颇为敬重。当时曹丕慕其名气,想任他为文学属官。曹植也想使邯郸淳跟随自己。曹操遣邯郸淳会见曹植,二人谈论世事,品评文章,十分投机。此后,邯郸淳称曹植为“天人”,多次向曹操称道曹植。这时,太子未立,曹不对此颇不悦。 曹丕即位,邯郸淳任博士给事中,作《投壶赋》千余言上奏,曹丕赐帛千匹。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二卷,已佚。今存《投壶赋》、《鸿胪陈君碑》、《孝女曹娥碑》等文,载《艺文类聚》及《古文苑》。另有小说《笑林》三卷,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笑话专书,所记多为嘲讽愚庸的故事,其中以《吝啬老》、《楚人隐形》、《楚人献凤》较有社会意义。原书已佚,今存二十多则,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本较完备。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