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以禅喻诗
释义 以禅喻诗诗论术语。其说源于唐。皎然《诗式》称谢灵运诗“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盖由其性彻悟,及通内典,心地更精,故所作诗,发皆造极,得非空王之道助邪”?以禅悟解说诗境,开了后世以禅喻诗的先声。至宋禅宗流行,士大夫皆好谈禅,以禅论诗的风气也盛了起来。苏轼读李之仪诗云:“暂教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范温《潜溪诗眼》论柳宗元诗云:“识文章当如禅家有悟门,夫法门百千差别,要须有一转语悟入。”吴可更写下了以“学诗浑似学参禅”为首句的论诗绝句三首,一时广为流传。其后韩驹、龚相、曾幾、戴复古等纷纷效之,竞作《论诗诗》,阐发“诗如禅”之旨。至宋末严羽著《沧浪诗话》,乃反复辩明“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之说。又云:“以禅喻诗,莫此亲切”(《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将以禅喻诗之论推向高峰。其后元易成己有诗作《如禅集》,刘将孙序之,推衍其语。至明都穆著《南濠诗话》,称“诗道在妙悟最为的论”,并拟作“学诗浑似学参禅”诗三首。要之,以禅喻诗,其精神重在妙悟,以禅悟喻诗之悟境,强调空灵超脱,使人领悟诗歌的意外之味,言外之境。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