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辛亥京察 |
释义 | 辛亥京察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京察。是年为辛亥年,故名。时吏部尚书孙丕扬在内阁大学士叶向高支持下,将宣党首领汤宾尹、昆党首领顾天埈及附和者数人降黜,因而遭宣、昆党人攻击。不久,孙丕扬等辞去。后魏忠贤掌权,以支持孙丕扬者为东林党人,加以迫害。辛亥京察这是发生在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11)的一次因京察而引起的正、邪两派官吏斗争的事件。这次京察的主要负责人是吏部尚书孙丕扬、侍郎萧云举、副都御史许弘纲;吏科都给事中曹于汴、河南道御史汤兆京等人协助。这些人在当时都是比较开明、正直的官员。在京察前,邪派官吏已经玩弄手腕,诡称孙丕扬是东林和李三才的同党,以此来破坏和干扰京察的顺利进行。同年三月,孙丕扬等人不顾邪派的干扰,将邪派的许多官吏列入京察奏疏之中,原来的御史康丕扬、徐大化,给事中钟兆斗、陈治则、宋一韩、姚文蔚,主事郑振先、张嘉言、汤宾尹、顾天峻等人都被察,并提议按年例将王绍徽、御史乔应甲逐出中央,到地方作官。邪派官吏议论纷纷,气势凶凶。这次京察负责人之一副都御史许弘纲有些害怕,正派官员礼部主事丁元荐指责许弘纲不应该胆怯,并揭露了邪派官吏的阴谋,于是引起邪派官吏朱一桂、郑继芳、周永春、徐兆魁等人的围攻,丁元荐不得已而辞官。这年五月,察疏发下,孙丕扬等正直官员终于取得了这次京察斗争的胜利。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