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释义

越一作粤。①古国名。姒姓。相传始封君为夏少康庶子无余,都会稽(今浙江绍兴)。春秋晚期,屡与吴国交战。公元前494年为吴王夫差所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吴。其后与齐、晋等诸侯会于徐州(今山东滕州),遂称霸。疆土有今浙江北部、江西东部、安徽南部、江苏大部及山东南部一小部分。公元前468年曾迁都琅邪(今山东胶南北),至越王翳时又迁于吴(今江苏苏州)。战国时国力衰弱,约在公元前306年(一说在公元前334年)为楚所灭,越人分散,仍有称王称君者。②泛指战国、秦汉、三国时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及东南、中南沿海地区的各族。《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其名称见于记载的,有扬越、於越、句吴、东越、闽越、东瓯、南越、西瓯、骆越、山越等。扬越为《禹贡》扬州境内各族的泛称。与百越同义。闽越、东瓯、南越在汉初形成为所在地域的政治中心,各有疆域,但至武帝时皆被征服,改为汉朝郡县。秦汉王朝屡迁越人至异地与华夏族杂处,又徙大批华夏人入越人各部。在长期发展中彼此互相融合,族称亦有变易。东汉、三国以来有山越;魏晋以后西瓯、骆越有乌浒;隋以后复有蜒、儴、俚、僚、乶等名称。百越有共同文化特征。主要为种植水稻、冶铸青铜剑、造舟、织葛布、文身断发,有蛇、鸟图腾,语言不同华夏族等。从语言、习俗及考古发现等方面,一般认为百越与现在南方壮、傣、黎、高山等少数民族有渊源关系。

越 

中国古代南部民族名,秦汉以前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部落众多,故又有百越、百粤之称,从事渔猎、农耕,以金属治炼、水上航行著称。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秦汉时分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雒越等。秦朝末年,东瓯闽越的君主,多次率部参加过中原的政治斗争。汉初以来,他们的社会经济有了发展。农业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南越出产犀象、玳瑁、珠玑、银铜、果布,吸引了许多北方的商贾。除了吕后统治时期以外,中原和南越一直维持着关市贸易,铁农具和耕畜通过关市,源源输入南越,促进了南越的农业生产。南越和西南地区也有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武帝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求援于汉。汉武帝派严助发会稽郡兵浮海救东瓯,援兵未达,闽越已退走。东瓯人为了避免闽越的威胁,请求内徙,汉朝把他们一部分徙至江淮之间,他们从此成为西汉的编户齐民。建元六年,闽越又攻南越边地,南越向汉廷告急,武帝派兵分由会稽,豫章两路攻闽越。闽越王郢之弟余善杀郢,汉退兵。汉封原闽越王无诸之孙繇君丑为越繇王,以后又封余善为东越王,封越人贵族多人为侯。元鼎六年(前111),东越攻入豫章。元封元年(前110)冬,汉军数路攻入东越。越繇王和东越贵族杀余善,汉封越繇王和其他贵族为列侯,把越人徙处江、淮之间。江、淮之间的东瓯人和闽越人此后逐渐同汉人融合,留在原地的越人则分散在山岭中,与汉人来往较少。汉朝和南越的关系,较为复杂。建元三年,严助率汉军解除了闽越对南越边邑的威胁;六年,严助又受命出使南越,南越王赵胡派太子赵婴齐一度宿卫长安。后来婴齐之子赵兴继婴齐为越王,按其生母太后邯郸人摎氏的意见,上书武帝,请求同内地诸侯王一样三年一朝,并请汉朝撤除边境边塞。南越丞相吕嘉代表越人贵族势力,反对赵兴和摎太后,并杀赵兴、摎太后以及汉朝使者,立婴齐长子的赵妻所生子建德为王。元鼎五年(前112),路博德,杨仆等率汉军攻入南越,招纳越人,夺得番禺,俘吕嘉和赵建德,越人贵族很多人受汉封为列侯。南越的桂林监居翁,也谕告西瓯四十余万口,一起归汉。汉以南越、西瓯及其相邻之地立为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等九郡。至此,百越各族全部置于汉王朝郡县统治之下。
相关词:
  • 斗越椒之乱
  • 吴越槜李之战
  • 吴越夫椒之战
  • 越灭吴
  • 计然七策,越用其五
  • 楚灭越置江东郡
  • 统一百越
  • 南越
  • 彭越
  • 司马越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