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赵汸
释义 赵汸元末明初休宁(今属安徽)人,字子常,学者称东山先生。自幼励志向学,不事科举。入明后,潜心著述。洪武初年屡次拒绝征辟,后以山林遗逸征请,预修《元史》,书成后又请归,卒年五十一。对诸经造诣颇深,尤精通《左传》。对《春秋》主张不能舍史论事,不能离传求经,不完全拘泥孔子的褒贬。评论三传,以为《左传》主史释经,忽略笔削本旨,而《公羊传》、《谷梁传》只求笔削之旨,却不考鲁史旧章,皆各有所偏。从而离经析意,分为八类,辩而释之,著《春秋属辞》,用以著明孔子笔削意义。又著有《春秋集传》、《春秋左氏传补注》、《春秋师说》。
赵汸(1319—1369)明学者。字子常。休宁(今属安徽)人。晚年隐居东山,人称东山先生。曾从学于黄泽的“春秋学”,承师教“穷经之要,在致思而已”(《宋元学案·草庐学案》)。宗程朱理学,认为“学者必知策书之例,然后笔削之义可求,笔削之义既明,则凡以虚辞说经者,其刻深辩急之说,皆不攻自破”(《春秋集传自序》)。提倡“史主实录而已”,对春秋之三传皆有异议。指出《左传》是“常主史以释经”;《穀梁传》、《公羊传》是“常据经以生义”,而《春秋》乃“圣人经世之书也”。有《春秋集传》、《左氏补注》、《师说》等。
赵汸(1319—1369)元诗人、经学家。字子常,号东山。休宁(今属安徽)人。师从黄泽、夏溥、黄溍,通诸经,尤邃于《春秋》。至正初,虞集见其书,深加敬异,延致于家。未几归隐著述,学者尊之。尝辅元帅汪同起兵保乡井,授为江南行枢密院都事。至正十六年(1356)后,结茅星溪古阆山。明初,召至京师,与修《元史》,既竣请还,未逾月以疾卒。汪仲鲁序其集云:“因感发而形之咏歌,虽不专乎是,然长篇短哦,亦不一字苟为也。”(《东山存稿》卷首《东山存稿序》)著有《周易文诠》四卷、《东山存稿》七卷与《春秋集传》、《春秋师说》、《春秋属辞》等。生平事迹见《东山存稿》附录詹烜《东山赵先生汸行状》、《明史》卷二八二。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