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赖文光 |
释义 | 赖文光(1827—1868)清广西人,祖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参加金田起义。咸丰十年(1860)参与破江南大营,封杰天义,隶陈玉成部,转战鄂、皖。同治元年(1862)封遵王,奉命与扶王陈得才等率军远征西北。三年天京(今南京)陷落后,在豫南与张宗禹、任化邦所部捻军会合,被推为首领,遂用太平天囯兵制、兵法整编捻军,以骑兵为主,采用流动战术,屡败清军。四年在山东击毙僧格林沁。五年九月为突破清军封锁,将捻军分为东西两支,自领东捻军转战鄂、豫、皖、鲁各省。同年底大败郭松林所部湘军,后又歼灭张树珊所部淮军。六年重创淮军主力刘铭传部。五月进入胶东,被清军困于弥河、六塘河之间。十一月在山东寿光与清军决战,损失三万多人,仅率残部突围。七年十二月(1868.1)在扬州瓦窑铺被俘,写有供词(即《赖文光自述》),旋英勇就义。赖文光 1827—1868太平天国著名将领、新捻军首领。广西桂平客家人。1850年赴团营,金田起义后一直司文职,“任居朝班”。直至“杨韦事变”后,始弃文就武。奉命赴江西招兵,1857年秋,奉召带兵回天京(今南京)守卫。次年春。赴江北,协同陈玉成转战于皖、鄂一带。1860年,参加破江南大营之役,旋占江苏青浦、嘉定等地,升爵为杰天义。1861年春,随陈玉成西征,谋解安庆之围,兵抵黄州(今黄冈),封遵王。9月安庆失守,遂弃黄州,与陈玉成退守庐州(今合肥)。1862年初,奉命与扶王陈得才等率兵远征西北。于途广招兵马,5月,兵逼西安,促成渭南回民起义。旋驱师出潼关东返,拟回援庐州之危。6月行军至渑池,闻庐州失陷和陈玉成牺牲的消息。遂南下湖北,转战河南、陕南等地。1863年10月据汉中。1864年春率兵回救天京。途中会合捻军陈大喜、任化邦、张宗禹所部,时拥众数十万,被推领袖。中途闻天京失陷,遂转战豫、鄂、皖边界一带,接纳各地来投的太平军及捻军。与张宗禹、任化邦等重编为新捻军。仍沿用太平天国年号。部队全部改为骑兵。12月重创僧格林沁部于河南邓州唐陂。1865年1月,再败其于鲁山。5月18日斩僧格林沁于山东菏泽高楼寨,歼其全军。清廷急调曾国藩督湘、淮军八万进剿。次年2月,义军于湖北黄冈毙清提督梁洪胜。9月突破曾国藩的沙河、贾鲁河防线进入山东。10月捻军分为东西二支:张宗禹率西捻进军西北,赖文光率东捻转战于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先后歼溃郭松林湘军、张树珊和刘铭传淮军。1867年1月清廷改派李鸿章督军镇压,12月赖文光在山东寿光兵败,率二千骑突围败走六塘河。次年1月5日于杨州瓦窑铺伤重被俘。10日就义于扬州。刑前曾撰《自述》以明志。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