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贺贻孙 |
释义 | 贺贻孙清诗文家、诗论家。字子翼。江西永新人。明诸生。明末党社兴盛,曾与陈弘绪、徐世溥等结社乡里。入清不仕。顺治七年(1650),学使慕其名,特列贡榜,不就。御史笪重光欲荐举博学鸿词,亦力辞。结茅深山,不复见其踪迹。身遭国变,诗中每有“蹙蹙不自得之语”(《晚晴簃诗汇》)。《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为文“跌宕自喜”,“特一气挥写,过于雄快,亦不免于太尽之患”。其品评前朝各家诗作,阐述论诗宗旨文字,见诸《诗筏》。著有《水田居全集》。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传》卷七〇。 贺贻孙清初江西永新人,字子翼。明末诸生。善诗文,与万茂先、陈士业、徐巨源、曾尧臣等结社豫章(今南昌)。明亡,不仕。顺治初,特列贡榜,不就。康熙间,荐举博学鸿词科,他剪发衣缁,逃入深山。著有《诗筏》、《骚筏》、《诗触》、《水田居士诗文集》等。 贺贻孙 生卒年不详字子翼,江西永新人。明末诸生,九岁能文,称为神童。当时社会动乱,贻孙与万茂先、陈士业、徐巨源等在豫章结社。明亡,隐居不出。顺治七年(1650),学使慕其名,特列贡榜,辞不就。巡按御史笪重光欲举荐他应博学鸿儒科,荐书至,贻孙很不高兴的说:“吾逃世而不逃名,名之累人实甚。吾将从此逝矣”。遂翦发遁入深山,人不知其居所。晚年穷甚,布衣粗食无愠色。以著作自娱,著《易触》、《诗触》、《诗筏》、《骚筏》和《水田居激书》等著作行世。 贺贻孙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是很有贡献的人物。他以抒愤的美学思想看待创作,认为“作者之旨,其初皆不平也”(《水田居遗书》)。“鸟以怒而飞,树以怒而生,风水交怒而相鼓荡,不平焉乃平也。”(《诗余自序》)另外,贺贻孙在写作上,提倡“胆”和“气”,也即是提倡作者审美主体的素养。他认为“侠烈之士”之所以能超过一般的人,主要是“存乎胆与气矣”。所以他以胆与气“衡人衡文”,诗文也要“恃气而后克”(同上)。这和明末遗民的悲愤意识有直接关系。在诗歌上则反对“言不出帷薄”的“旖旎婉娈”的诗风,提倡“如良马奔腾,不可控驭”的豪放文风。其他在诗歌的“厚”与“薄”,“奇”与“平”的对立统一上,都有精到的见解。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