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豪民
释义

豪民 

战国时期民营的大手工业,主要是煮盐业和冶铁业。《管子·轻重乙》的作者曾说:官营冶铁手工业,如果强迫奴隶去做,要“逃亡而不守”,如果征发人民去做,又要“上疾怨上,边境有兵,则怀宿怨而不战”,为此,只有用抽十分之三的税法,来让“民”去经营。然而此种“民”,绝不是一般的农民和工商业者,而是一种豪民。这种情况一直到汉代初期仍然如此。所谓“非豪民不能通其利”(《盐铁论·禁耕》)战国时代经营池盐成为巨富的猗顿,经营冶铁成巨富的郭纵,他们所经营的手工业一定有相当大的规模,必然均属豪民性质的赵国的卓氏,“用冶铁致富”,在秦破赵以后,被迫流徙到临邛(今四川邛崃县)。魏国人孔氏,经营冶铁业,当秦讨伐魏国时,迁到南阳,后来继续经营冶铁业成为巨富(《史记·货殖列传》)。这些人在没有被迁徙之前,也是豪民性质。

这时豪民所使用的劳动力,“大抵尽收放流人民”(《盐铁论·复古篇》),也还有奴隶性质的“僮”。豪民所开发的矿山和海池,大体上向官府租借而缴纳一定的租金。董仲舒说:卫鞅变法之后,“又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盐铁之利十二倍于古”,“治兴循而未改”。所谓“盐铁二十倍于古”,该是由于盐铁业发达,经营盐铁业的豪民,缴纳的租金很多。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