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解脱 |
释义 | 解脱梵文 Vimukta 的意译。佛教名词。不系谓“解”;自在谓“脱”。指摆脱世俗各种烦恼、业障之束缚,求得自在无碍。因其属修道的最后阶段,断绝“生死”原因,不再拘于业报轮回,故有时亦与“圆寂”、“涅槃”同义。 解脱梵文Vimukta,Mukti或Mokṣa的意译。佛教用语。指摆脱烦恼业障的系缚而得自由自在。《成唯识论述记》卷一:“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解脱也。”广义说,摆脱世俗任何束缚,在宗教精神上感到之自由,均可用以称之。《显扬圣教论》卷十三:“能脱种种贪等系缚,故名解脱。”如从“三界”束缚中所得解脱,分别名为“欲廛解脱”、“色廛解脱”、“无色廛解脱”;由修习所断烦恼不同而分“见所断烦恼解脱”、“修所断烦恼解脱”等。但特殊地讲,指断绝“生死”原因,不再拘于业报轮回,与“涅槃”、“圆寂”的含义相通。《成唯识论述记》卷一:“言解脱者,体即圆寂。由烦恼障缚诸有情,恒处生死;证圆寂已,能离彼缚,立解脱名。”另据《俱舍论》卷二十五等,把以“涅槃”为体的解脱,称为“无为解脱”,把以“胜解”为体的解脱,叫做“有为解脱”。“胜解”指对佛教义理的殊胜理解,由此而能从智慧障碍中解脱出来,所以又名“慧解脱”。就其能从世俗绳索中摆脱出来,或能趋向涅槃而言,某些禅定也被称为“解脱”。有三解脱、八解脱、不思议解脱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