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见闻之知 |
释义 | 见闻之知理学术语。与“德性之知”相对。指人们通过耳目等感觉器官与外界接触获得之知识。张载《正蒙·大心》:“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又谓:“闻见之善者,谓之学则可,谓之道则不可。”(《经学理窟》)认为“见闻之知”只能得到一般的学问,先验的“德性之知”才能掌握“道”。程、朱等人承袭张载之说,轻视“见闻之知”。二程重申:“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德性之知不假闻见”(《二程粹言》卷二),并进一步宣称:“学也者使人求于内也。不求于内而求于外,非圣人之学也。”(《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朱熹说:“若只穷天下万物之理,不务切己,即是《遗书》所谓游骑无所归矣。”(《朱子语类》卷十八)引导人们脱离正常的认识途径,去追求内心精神修养。 见闻之知北宋张载用语。指人们通过感官接触外界事物而获得知识。与“德性之知”相对。《正蒙·大心》:“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正蒙·太和》:“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认为“闻见”是获得知识的基础,但“闻见不足以尽物,然又需要他。耳目不得则是木石;要他便合得内外之道。若不闻不见又何验?”(《张子语录》下)强调:“今盈天地之间者,皆物也。如只据己之闻见,所接几何?安能尽天下之物?”(同上)但又认为“见闻之知”只是“小知”,不如脱离闻见的“德性之知”。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