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裴度 |
释义 | ![]() ![]() 裴度(765—839)唐政治家、文学家。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由监察御史迁御史中丞。官至中书令。政治上力主削藩,曾领兵大败淮西吴元济。晚年辞官居洛阳。尝作《寄李翱书》,不满韩愈及其弟子尚奇求险之风,以为圣贤文章皆“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且文之异在气格思致,“不在其磔裂章句,隳废声韵”,只“意随文而可见,事随意而可行”即可,成为对古文运动流弊予以指正的第一人。然否定韩愈散文创作上的创新追求,指为“以文为戏”,不免保守。《全唐文》存其文二卷。今传《裴度诗》。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七〇、《新唐书》卷一七三。 裴度 765—839唐朝名相。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贞元五年(公元789)进士,登宏辞科。应制举,授河阴县尉。继而任监察御史、起居舍人。元和六年(公元811),以司封员外郎知制诰,不久,为司本郎中。次年(812),宣宗遣裴度使魏州(今河北大名北)宣谕,还拜中书舍人。九年(公元814),改任御史中丞。十年(815),奉使赴蔡州行营,宣谕诸军,还报曰;“臣观李光颜见义能勇,终有所成。”数日后,光颜大破贼军,帝甚欣赏度之知人。同年六月,藩镇成德节度史(治恒州,今河北正定)王承宗、淄青节度史(治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李师道都派出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和裴度,度被刺伤。宪宗以度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持淮西讨平藩镇的战争。是年,度为排宰相李逢吉、王涯等罢兵的主张,宪宗以度为蔡州刺史,兼彰义军节度使、充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亲赴前线指挥对淮西的战争。度至军中,罢掉监军的宦官,集中兵权于主将之手,并严肃军法,画一号令,因此出战皆胜。仅月余破蔡州,擒吴元济,威慑诸镇,使藩镇割据一度平息。授度金紫光禄大夫、弘文馆大学士,封晋国公。穆宗长庆元年(821),幽州、成德叛乱,度为镇州四面行营招讨使,次年,为司空、东都(今河南洛阳)留守,皆因翰林学士元稹,结交内官,求为宰相,忌度功高过己,而度屡屡上书直谏,言辞激切,穆宗不悦而罢其兵权。当时兵戈未息,度平叛功劳昭著,且有将相全才,改授淮南(今江苏扬州)节度使,进阶光禄大夫。未赴任,又改授守司徒、同平章事,复知政事。宝历二年(826),唐敬宗为宦官刘克明等所杀,度联合宦官王守澄等人诛刘克明等,迎江王立为天子,即文宗。因功加门下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太清宫使。度晚年多病,上疏恳辞机务,虽德高望众,数度为相,为唐中兴之臣,终因宦官当权,辞官退居洛阳,多次授官,固辞不就。建别墅,名曰绿野堂,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酣宴终日,高歌放言,以诗酒琴书自乐,当时名士,皆从之游。开成四年(839)病卒。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