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袁枚 |
释义 | 袁枚(1716—1798)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子才,号简斋。后号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散馆历任溧水、江浦、江宁知县。后丁父忧归,绝意仕宦。从中年起,筑园林于江宁小仓山。博学多识,以诗称于世,洒脱不羁,对当时居统治地位的汉学、宋学均有抨击,又认为六经所言未必皆当。对诗歌创作,主张直抒性情,诗人应不失赤子之心,不为格律所拘,为清代诗坛中性灵派的主要代表。所作古文、骈文亦纵横跌宕,自成一家。时与纪昀齐名,有“南袁北纪”之称。喜奖掖士类,又提倡妇女文学,礼教之士讥其轻薄无行。所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袁枚(1716—1798)清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庶吉士,改知县,历知溧水、江浦、沭阳,调任江宁,称循吏,曾两次惩治某将军不法家奴。引疾家居,再起发陕西,丁父忧归,遂不出。卜筑江宁小仓山,号随园。奖掖后进,教授女弟子。笃于友谊,程晋芳死,举债券五千金焚之,并恤其孤。天才颖异,论诗主性灵,能达他人欲达而不能达之意,士多效其体。与赵翼、蒋士铨称三家。吴应和称其“有轶群之才,腾空之笔,落想不凡,新奇眩目,诚足倾倒一世。惟是轻薄浮荡习气与三百篇无邪之旨相悖”(《浙西六家诗钞》)。金天羽谓“清乾隆盛时,仓山诗卷,已夺渔洋、归愚之席”,“洎嘉、道间,诗教凌迟,谄言躁行之徒接迹,则仓山之烈也”(《与郑苏堪论诗书》)。盖枚喜声色,诗句或病滑易,尚鎔谓其“有纤佻之病”,“如画舫摇湖,荡人心目”(《三家诗话》)。然其借指斥汉武帝以刺乾隆,借咏鸡以揭示剥削者用心,借咏马嵬以揭示帝王爱情与人民疾苦之对立,皆非吟风弄月,文廷式以为“不愧风人之旨”(《琴风余谈》)。亦工古文,碑版文有斥权贵罪恶之作,论赞亦多借讽时政之篇。钱振锽以为“奇男子”,“以死奋笔,岂寻常绳墨文字漫无痛痒者可几及”(《袁枚传》)。亦工骈文,抑扬跌宕,以才调胜,吴鼒列入“八家四六”。能为笔记小说,著有《子不语》。诗学理论,详于其《续诗品》、《随园诗话》中。平生毁誉参半,章学诚、潘德舆对之抨击最力。著作繁多,收入《随园全集》凡三十余种。诗文为《小仓山房集》。今人辑有《袁枚全集》。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清史列传》卷七二、孙星衍《袁君枚传》、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杨鸿烈《袁枚年谱》。 袁枚 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乾隆年间著名诗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后因父丧辞官,在江宁城西小仓山修建园第,号称随园,从此定居不复出仕。袁枚的诗在当时颇享盛名,他和蒋士铨、赵翼在乾隆中并称为“江左三大家”。袁枚性好交游,常和当时的文人以诗文酬酢,彼此唱和。他又广收门生弟子,以奖掖后进为乐趣。他主张写诗要着重“性灵”,甚至认为“性情之外无诗”(《随园诗话》),所写诗篇中颇多超人之处。他的文章也不拘一格,文风豪迈刚劲,当时向他求文的人很多。袁枚的作品都收在《小仓山房全集》中。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