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袁崇焕
释义
袁崇焕(1584—1630)明广西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字元素,号自如。万历进士。授邵武知县。天启二年(1622)擢兵部职方主事,单骑出关巡察辽东,还京后遂自请守辽。超擢宁前兵备佥事。助孙承宗筑宁远,设宁锦防线御敌。孙承宗罢,高第继任,主张放弃关外。他坚守宁远不撤。五年,进按察使。六年守宁远,用红夷炮击败努尔哈赤,以功授辽东巡抚。次年败皇太极,获宁锦大捷。受魏忠贤排挤去职。崇祯元年(1628)起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登莱、天津军务,镇宁远。二年,杀悍将毛文龙。不久率师解北京之危。因崇祯帝中后金反间计,下狱。次年被杀。善赋诗,所作寄托忧国之情,激昂慷慨,收入《袁督师遗集》。

袁崇焕  1584—1630

明代著名军事家。字元素,广西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初为福建邵武知县。熹宗天启二年(1622),以通兵略,晓边事被荐为兵部职方主事。他单骑出山海关考察形势,返京后自请戍守边防,任宁前(今属辽宁)兵备佥事。

天启四年(1624)八月,孙承宗出关督师,任辽东经略。他采纳袁崇焕等人的建议,重点加强宁远(今辽宁兴城)的防御,派袁崇焕及总兵满桂前往守备。袁崇焕到宁远后,首先筑宁远城,“定规制: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尺”(《明史·袁崇焕传》),于第二年(1625)完工,成为关外重镇。天启六年(1626)正月,后金努尔哈赤率大军十三万西渡辽河,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长驱填入,二十三日抵宁远。当时龟缩在山海关的高第拥兵不救,坐视宁远孤城被围。袁崇焕就和总兵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等集将士誓死守城。袁崇焕“刺血为书,激以忠义,为之下拜,将士咸请效死”(《明史·袁崇焕传》)。并将城外居民尽撤入城,帮助守城。努尔哈赤派人劝守将投降,袁崇焕严词拒绝。袁崇焕拒绝后金的招降后,首先用西洋大炮轰击后金兵营,一炮歼敌数百。努尔哈赤督率后金军倾力攻城,战争打得十分激烈。宁远城防坚固,军民齐心协力,后金兵轮番攻城,俱被城上守军击退。宁远城久攻不下,后金兵死伤惨重,努尔哈赤亦受伤,不得不退回沈阳。努尔哈赤回沈阳后郁郁不乐,于当年八月死去。袁崇焕在宁远打败努尔哈赤的进攻后,为了争取时间,在山海关外四百里的锦州、中左、大凌(均属辽宁)三城构筑防线,并派使者与后金进行和谈。双方距离太大,和谈未能成功。

天启七年(1627)五月六日,努尔哈赤皇位继承者皇太极亲率八旗大军,从沈阳出发到广宁(今辽宁北镇),分三路前进,迅速攻占了大小凌河、右屯卫等城堡,会师于锦州城下,四面合围。守军顽强抵抗,后金兵连攻十四天,未能攻下。皇太极便亲率大军去进攻宁远,这里有袁崇焕等人驻守,城防坚固。后金兵攻城,明兵用大炮轰击,双方死伤都很惨重。皇太极攻宁远不成,又转攻锦州,亦久攻未下。时值暑天,后金兵不少中暑得病,士气低落,皇太极不得已撤回沈阳。袁崇焕在宁远先后两次击败后金的进攻,挽回了明朝在关外的危局。后金把袁崇焕看成他们进军关内的最大障碍。当时正值宦官魏忠贤专权,袁崇焕没有及时为他建祠称颂,遭到忌恨,被排挤回乡。不久,熹宗朱由校死,朱由检即位,魏忠贤伏诛,再次起用袁崇焕。

思宗崇祯元年(1627)四月,明廷任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州)、辽(东),兼督登州、莱州(今山东蓬莱、掖县)、天津军务。七月,袁崇焕入都,崇祯皇帝朱由检于平台召见,询问对付后金的方略。袁崇焕许以五年,全辽可复。朱由检刚即帝位,很想改变明朝当时的颓败局面,便把关外军务完全交袁崇焕处理,赐上方剑,令他统筹全局。袁崇焕受任蓟辽督师后,即欲诛杀毛文龙。毛文龙原在辽东巡抚王化贞属下任游击,王化贞败后,毛文龙继续在沿海岛屿招收逃亡出来的汉人,扩充力量,不时袭扰后金的后方,使后金不得安宁。明廷屡次对他封赏,授总兵,驻皮岛。毛文龙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贿赂魏忠贤,拜魏忠贤为父,并自恃有功,骄恣不驭。袁崇焕到辽东任事后,毛文龙很傲慢,不愿受其节制。崇祯二年(1629)六月初,袁崇焕以阅兵为名,来到皮岛。五日,诱毛文龙到山上观射,被预先埋伏的甲士执缚,文龙倔强抗辩,袁崇焕历数他的十二大罪,命水营都使赵可怀以尚方剑斩之。把原属毛文龙的二万八千士卒分四协,由文龙子承祚、副将陈继盛、参将徐敷奏、游击刘兴祚分别管领,具受陈继盛节制。袁崇焕返回宁远,向朝廷上报诛杀毛文龙的经过。崇祯骤听到这消息,感到非常惊讶,表面上不仅不加责备,还予以赞扬,但内心深外对袁崇焕有了疑忌。毛文龙被杀后,皮岛军心涣散,有的将领如孔有德、尚可喜等便投降后金。从此,坚持多年的抗金力量被他一手扼杀了。袁崇焕此次镇辽,曾在崇祯面前许下五年复辽的诺言,他自“知兵力不敌,思以捭阖纵横之计”(《明史纪事本末补遗·锦宁战守》),想用和议使后金让出辽东地区。因此,袁崇焕便不顾崇祯帝和一些廷臣的反对,积极和后金进行谈判。皇太极表面上和袁崇焕书信往还和议,暗中却积极备战。

崇祯二年(1629)十月,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从蒙古绕道进关。当时明朝除袁崇焕在宁锦一带布有重兵,而山海关以西则塞垣颓落,军伍废弛。后金兵没有受到什么阻挡,直抵遵化(今属河北),巡抚王元雅自杀,三屯营副总兵连夜逃遁。后金攻下遵化后,直趋京师。这时,袁崇焕也急率军入援,于十一月十日抵蓟州(今天津蓟县)但后金兵却越过蓟州西进,连下三河、香河诸城。袁崇焕率兵保卫京师,驻兵于广渠门外,因士马疲敝,请求到城中休息,被朱由检拒绝。这次后金兵突破的关隘是蓟辽总理刘策所辖地面,但当时京师的人们骤遭兵祸,怨恨“崇焕纵敌拥兵”,和他有仇隙的官僚“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明史·袁崇焕传》)。正在这时,皇太极又设反间计。后金在京畿牧马厂抓获两个明朝太监,监禁在军营中。皇太极让部将在夜间窃语:袁崇焕与后金有密约,可不动一刀一枪入北京。被监禁的太监把这话作为重要军事机密记在心里。第二天,后金有意纵放他们,入北京城后,就立即向朱由检报告了袁崇焕通敌的机密情报。朱由检本来好猜忌狐疑,听了太监的报告,证实了京师中对袁崇焕的种种传说。十二月一日,朱由检召袁崇焕等入平台,责问袁崇焕“以前杀毛文龙,今逗遛何也!”(《明史纪事本末补遗·东兵入口》),袁崇焕一时不知如何回答,遂被逮捕下锦衣狱。下狱后,魏忠贤余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等谋兴大狱,力攻袁崇焕“擅主和议,专戮大帅”两事。最后,法司以谋叛罪,于崇祯三年(1630)八月处以𣩊刑,并没收家产,兄弟妻子流三千里。袁崇焕被冤杀,直到清入关后修清太宗皇太极实录时,直相才大白于天下。袁崇焕被杀,是朱由检自毁“长城”的举动,此后,明朝在辽东益处不利局面。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