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蜀国盐铁业 |
释义 | 蜀国盐铁业经过诸葛亮的提倡和管理,蜀国的盐铁事业有相当发展。据记载,当时“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三国志·蜀书·王连传》)。 刘备既定蜀中,任王连为司盐校尉;吕义、杜祺、刘斡等均曾任盐府典曹都尉,掌管盐铁;而张裔则任司金中郎将,负责农战之器的制作,不准豪强和私家开采煮铸。 蜀地的煮盐业,在汉代就已经很发达。蜀中富有盐井,在临邛(今四川邛崃)、广都(今四川双流)、什邡(今四川什邡)等县,都有盐井,而临邛盐井仅“一斛水得五斗盐”。有的地方已能用火井(天然气)煮盐。相传诸葛亮曾到临邛视察火井煮盐情况,之后产量有所提高。 蜀地又多古石山,“有石矿大如蒜子,火烧合之,成流支铁,甚刚”(《华阳国志》卷3《蜀志》),汉以来即在此炼铁和铸钱了。如仁寿这个地方,有铁山产铁,诸葛亮曾利用它铸造兵器。他还“采牛山铁”,一次就铸剑三千多把。与此相关的是,冶铁技术也有了进步。据《汉书·王褒传》记载,宣帝刘询时“巧冶铸干将之朴,清水焠(同淬)其锋”。三国时期已认识到水质对淬火质量的影响。蒲元是当时的炼钢能手,“熔金造器,特异常法”,他在斜谷制造兵器时,发现水质不符合淬火的要求,专门派人去成都取水。他给诸葛亮造刀三千把,被称为“神刀”。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