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蕺山学派
释义 蕺山学派明末刘宗周创立的儒学派别。因刘讲学于家乡浙江山阴(今绍兴)城北蕺山,学者称其为蕺山先生,故名。主要人物还有黄宗羲、陈确等。提出了许多背离理学的思想观点,力图对王学“补偏救弊”。刘宗周基本上信奉王守仁心学。同时提出“离气无理”、“道不离气”的本体论;“良知不离闻见”与“求道之要,莫先于求心”(《刘子全书》卷十九)的认识论;以“形气为本”,“人心,道心,只是一心”(《中庸首章说》),把人欲看成是人的生理的自然要求的人性论。还创“慎独”说,力倡“诚敬”,以补救“良知”弊端。黄宗羲也反对宋儒“理在气先”之说,指出:“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太极图讲义》);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许多社会改革的思想;所著《明儒学案》及草创的《宋元学案》,对宋元明学术进行了总结。陈确提倡“事事求实”的学风,强调理欲不可分,从人的自然本能出发考察人欲的合理性,提出“天理正从人欲中见”(《瞽言·无欲作圣辨》)。该派代表作有刘宗周的《论语学案》、《中庸首章说》等,黄宗羲的《孟子师说》等,陈确的《大学辨》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5:56:27